最近室友因為想追女生的關係竟然跟我借CD也學人家聽起了古典音樂!?

對於這點我仍抱持著肯定的態度。

「怎麼開始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開始接觸音樂了。」

↑後面請隨便填一個老外名字的音譯,然後就可以當作一句格言了喔

不過我也因此拿出塵封已久的CD重新聆聽,說實話我也好一陣子沒有聽音樂了,
以前那個會在燈光全關掉的暗室裡用破爛音響聽著柴可夫斯基的時代似乎很遙遠了。
那時的雞皮疙瘩,那種心臟隨著旋律撼動,把眼淚從心裡像搖晃出來似的悻動也變的陌生。

聽了一個曲子之後,很多的感性的東西一下子又活了過來,於是像毒癮一樣,
從櫃子中一張又一張的拿出沾著灰塵的CD停不下來的聆聽。

總是會不斷的想起那些旋律於是想要再次聆聽,這真的是人腦內有趣的化學作用吧,
旋律與旋律之間奇妙的情感觸媒,掉進音樂的世界就是這樣美妙而無法自拔。

從中學聽到大學,真真覺得貝多芬no5實在是經典中的經典,no9則是到了完美的地步
後世的人真的不用再寫交響曲了啦馬的

完全明白布拉姆斯撕毀無數自己寫的no1交響曲的草稿那種心情了。



今天給大家點播我高中最喜愛的曲子及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版本--柴可夫斯基no4,5,6交響曲

↓↓↓↓
除非是福特萬格勒的時代前後的指揮家,直接繼承了浪漫時代的遺風,否則情感式的指揮多半會走到自己過度解釋的窘境。因為中間隔了幾個世代之後,剩下的終究只有樂譜。

因此我特愛的版本多半是俄系指揮家那種一絲不苟忠實照譜指揮唯恐踰矩的的作品。
如Mravinsky指揮的柴可夫斯基no4,5,6

累了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我的聆聽經驗
(如果有人在看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