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筆記 3


《奧義書》以降,「梵我合一」的哲學觀形成。「業」、「輪迴」的概念形成



「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是絕對的抽象,無限以及永恆的存在,在時間與空
間之外,是所有意識的來源,在因果輪迴之外,「梵」沒有形體,但卻也可以
是任何形體。梵是全宇宙最高終極的存在。


自我的靈魂、精神,被稱作(Autman)「阿特曼」(Autman),和梵一樣,是永恆
存在於宇宙之中的,是整個宇宙之中的本體。當「梵」創造了宇宙萬物之後,
同時也進入了宇宙萬物之中。因此阿特曼以及梵,原本就沒有什麼分別。但是
世界上的人卻因為無法明白此理,因此在輪迴之中受苦。惟有透過明心見性,
以及自我的修煉,才能夠從輪迴(Samsara)之中離開,回到「梵」的境界,得
到真正的解脫。


在永無止境的輪迴之中,靈魂會因為上輩子造的「業」(dharma)而有不同的際
遇。生前造許多惡業的,死後就會到地獄去接受許多折磨,造許多的善業的,
死後就會到達天堂。前輩子造惡業的,這輩子轉生到低賤的階級;上輩子做了
很多好事的,這輩子就會投胎到良好的家庭。這個輪迴的觀念對受佛教影響的
我們應該不陌生。


而此,生為哪一個種性,則必定是輪迴之中造下的業帶來的後果,雖然此生的
自我無法記得輪迴裡的其他記憶,但是婆羅門認為,這如同我們不會記得嬰兒
時期的記憶一般正常。既然生為某一個種性是「業」造成的必然的結果,那麼
在此生將身為這個階級所該盡的義務好好完成,才能夠將這個業給化除掉。這
個思想反而鞏固了種性制度。


《奧義書》的時代,亞利安人基本上已經征服了整個印度次大陸,奴隸制度也
已經完備,而婆羅門教由於已經達成了他們的目的,因此在此時的哲學思辯便
趨於保守,不再有更新的哲理產生。這個時候,許多的剎帝利階層針對婆羅門
教的種性制度的不公平,而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對《吠陀》的解釋,在奧義書裡
有許多的記載,另外,也產生了佛教、耆那教等等不同於婆羅門種性制度的宗
教。


因此,在哲理沒有持續進化的情況下,婆羅門教相形式微。不過,到了西元四
世紀時,婆羅門教吸收了部份佛教和民間信仰的成分,使宗教實踐的部份加大
,繁瑣的抽象理論淡化,使婆羅門教再度演變成今日印度最大的宗教,也就是
我們所稱的印度教。


《往世書》是印度古代一種著作的共同名稱,如同吠陀書一樣,並非出自一時
一地一人之手,而是搜羅了許多民間信仰,歷史、傳說、神話而成的匯集。特
別值得注意的是,《往事書》蒐羅的故事深深受到了在婆羅門教到印度教時期
的史詩的影響,這也說明了那個時期,這些史詩的影響極大。最著名的兩大史
詩的就是《羅摩衍那》以及《摩訶婆羅多》。


在西元七到十三世紀是印度教的全盛時期,這段期間流傳於印度的十八部往世
書深深的影響了印度教,包括了《梵天往世書》、《蓮花往世書》、《濕婆往
世書》、《林迦往世書》、《梵卵往世書》等等,這些構成了今日我們熟知的
印度教神明的系統。


早期的多神信仰在《奧義書》時期已經被「梵」的信仰哲學給貫穿,進化到一
神信仰,也就是這眾多神祇之上還有一個最高存在的神。而這些神的故事不過
就是「梵」在不同的地方的不同表現,因為「梵」就是萬物。在這個哲學下發
展出了婆羅門教。而到了印度教時期,從《往世書》的成書以及這麼多故事的
流傳可以看到的是,梵天Brahma、毗濕奴Vishnu、濕婆Shiva三大主神的確立。



「梵」是不可觸摸的,甚至不可想像的,因為人類只要嘗試去思索「梵」,那
一瞬間就等於是把「梵」的意義給侷限,因為人類的認知永遠只能是有限的,
以有限思索無限,是永遠不可能把意義給思索出來的。但是這並不表示人類不
應該去思索「梵」,相反的,人類透過各自對梵的不同的理解,都可以視做是
了解神的途徑。因此,選擇一個主神做為自己的最高信仰,實際上就是透過這
位神明來和「梵」貼近。「梵」既然是萬物,也必然是這許許多多的神明。所
以印度教在面對不同的宗教時,繼承了吠陀時期的傳統,對於他人的信仰採取
尊重包容。


《往世書》的流傳過程逐漸確立了三大主神的地位,如同台灣的媽祖信仰,她
原本只是閩粵沿海一帶崇拜的海神,到了台灣之後被瘋狂的信仰,神格因此凌
駕在其他神之上。


梵天、毗濕奴、濕婆是三位一體的,可以說都是「梵」在「被人所理解的最高
神」的思維下的化身,三神並非各自獨立,而是梵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面貌,
分別代表了神對宇宙的創造、守護、毀滅再生。而這三大主神又各自都有許許
多多的化身,多到數不清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有來自吠陀時代就有的故
事,可能是添加一些情節,可能是代換某些神祇,總歸就是把舊的文本重新詮
釋,將三大主神的精神直接間接的植入文本之中,而所有的精神又都和「梵」
有關係。同時,不同部落的神話也持續的被融入加入神話故事的行列,這和吠
陀時代的神話形成是一樣的進程。


原本屬於印度南方土著民族達羅毗荼Dravida人的陽具崇拜,在此時和吠陀時代
地位不高的風神之一樓達羅Rudra結合而成為印度教的濕婆信仰。濕婆的多重屬
性使他成了一個極複雜的神,既是破壞又是再生,既代表了古代的生殖崇拜,
是所有力量的泉源,又是破壞一切的風暴之神。


毗濕奴在吠陀書中只是太陽神之一,地位不高,當印度教時期他的地位大幅上
升之後,許多的神話就和他牽扯上了關係,最有名的就是毗濕奴不同的化身。
其實很多化身的故事是原本就存在的,此時被添加了毗濕奴化身的色彩,這是
「梵」思想的延伸─神無所不在─以這樣的思維一以貫之的融會所有的神話,
連佛陀也成了毗濕奴的第十個化身。


梵天可以說是《梨俱吠陀》吠陀中的創世神話的補完版。在「梵」的思想形成
了之後,宇宙之所以生成,是那最高存在的「梵」Brahman爲了創造世界,而將
自己以創造神Brahma梵天的形象誕生出來,然後再由梵天創造宇宙萬物。而梵
天創造萬物的神話故事就是脫胎自《梨俱吠陀》中的「生主歌」、「原人歌」
、「無有歌」等等。


宇宙的誕生是有意義的嗎?似乎並沒有去解釋,既然梵獨立於時間空間之外,
沒有思考無以名狀,宇宙的誕生或許只是一個偶然,或者是它的玩笑。但是因
為梵的至高無上,我們無法以有限去思索無限,因此他之所以要讓世界被創造
,便成了一個無法思考的命題。總之,因為有了宇宙的誕生、守護、破壞再生
這個主題,梵於是以三個不同的形象現身。俗世的人則透過將其中一位神視為
最高崇拜來當作接近「梵」的途徑,因此可以說濕婆是最強的,最高的,也可
以說毗濕奴是最高的,都對。而對梵天的崇拜極少,印度只有兩個廟宇,有幾
種說法:


1.有一天,梵天和毗濕奴向濕婆(林迦)要求,要知道他的起點和終點在何處。
於是毗濕奴往終點而去,梵天則朝起點的地方而去。走了許久,毗濕奴仍然沒
有發現濕婆的終點,於是他就返回來,並且向濕婆表示恭敬,認為濕婆是無限
的。但是梵天卻還不死心,繼續尋找,在途中,他遇到了濕婆最喜歡的Kaitha
花,他就強迫Keitha作假證人,證明梵天找到了濕婆的起點。但是全知全能的
濕婆知道了這件事情,他感到非常憤怒,因此詛咒梵天,在天地空三界將沒有
任何人會崇拜他。

2.作為火祭的祭品,Yajna(獻祭之意)形成後,吠陀時期七聖者之一的Bhrigu要
選擇一位最偉大的神來作為祭祀的主神,他於是從三位一體之三大神去抉擇,
當他走向梵天時,梵天沉醉在妻子薩羅斯瓦蒂Saraswati演奏的音樂之中而沒有
注意到Bhrigu的叫喚,這使得Bhrigu感到憤怒,他就詛咒梵天,在地球上將不
會有人希望得到梵天的庇祐,也不會有人膜拜他。注:梵天的妻子在印度神話
中是韻律詩之守護神。

3.梵天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創造出薩羅斯瓦蒂,因此可以視做他的女兒,但是
又娶她為妻,這個亂倫的典故使信徒不願意膜拜。

4.梵天創造世界之後,任務已經完成,因此退出了諸神活動的舞台。


到這邊為止,可以看到印度神話的體系之所以複雜,在於他是自吠陀時代萌芽
的多神信仰,一直到西元七世紀印度教產生,這中間這一段過程裡,一套成熟
的哲學理論一以貫之統合起的漫長演變。印度教容許多樣性,這些不同故事之
間的矛盾,以及故事之龐雜,讓人弄不清楚到底神明的世界是怎樣。這是因為
印度教認為在諸神之上有一個最高的存在,而這些看似矛盾的故事不過都是那
最高存在的神在世間所施以的不同幻象。這套能夠圓融解釋一切的思維,是印
度人經過長時間深沉的思索而最終達到的極高的文明成就。


這就是我們之所以頭昏眼花的印度神話體系,我嘗試著弄清楚,但是文章中可
能還是有錯誤,不過我想我至少比之前更清楚了。接下來總算可以繼續寫吳哥
的遊記了。


11/01/2006 Milstein


附註:
看來,今天印度的軟體工業之所以發達,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印度人自古以
來就有冥想的傳統,在形而上的抽象哲學思辯在上古時代已經臻於極高的水平
,在我的理解裡,寫程式需要在合於邏輯的情況下,利用迴圈設計出可以應付
整個大系統架構的運行模式,這似乎和印度上古時期面對不同的神話最終發展
出可以融會全局的思想體系,根本的思維有共通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