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機掃描-被國家摧毀的自我


自從看過雷德利史考特執導,改編自菲利浦迪克的小說的電影「銀翼殺手」之
後,對於之後改編他作品的其他電影,我很難不受到這部經典之作的影響。史
蒂芬史匹柏執導的「關鍵報告」,後來在電視上看到時,感覺並不那麼壞,但
是當初跑去電影院看首輪時,對於史蒂芬把電影的格局微縮成男主角之喪子之
痛這一點,覺得是把電影的氣勢拍弱了。


只是客觀而言,改編的作品,導演的詮釋本就是種自由,而基本上史蒂芬並沒
有太大的失誤,只是和我當初的預期有落差罷了。


心機掃描,某種程度上則是更接近了菲利浦迪客對於未來的想像:國家或者企
業,挾持、壟斷著先進的科技,對人民進行人身思想上的控制。


(下段內容牽涉電影劇情)


毒品的氾濫已經嚴重危害社會的秩序,對此,警方對人民採取全天候的嚴密監
控,在警方監視器的監控下,被追查的特定人士是完全沒有隱私的,而負責臥
底的聯邦探員,為了保護自己身分不被曝光,在其他場合出面時,總是穿著掩
飾其外貌的五彩衣,外表看上去會是一百多萬種不停變化的面孔身分,包括開
會討論案情時,上司與探員之間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面貌,上呈給長官的監控
影像,長官也不知道影片中的哪一位是臥底探員。


對於執導過Before Sunrise以及Before Sunset的導演Richard Linklater,不
陌生的是片中人物之間不斷的對話,但是,本片的對話內容是真正的乏味無趣
,因為片中的人因為吸食毒品而產生了莫名的幻覺,以及神經質的被害妄想,
所以一般觀眾看著他們對於是否被闖空門等等自尋煩惱的瑣事,及其討論的對
策,和行為,很難不感到煩悶。然而,這樣的冗長其實正是導演的目的:它傳
達了那個世界的氛圍,在這個近似警察國家的世界,人民感到苦悶,藉由藥物
逃避現實,人被監控,而有被害妄想。相形之下,導演藉由描寫基努李維飾演
的巴布亞特之所以成為探員的動機來傳達上述訊息的意圖反而不及這些聽來昏
昏欲睡的對白。


本片除了偶爾幾個物品透露了那是個未來之外,其餘幾乎和現在沒有什麽兩樣
,但是的確是科幻片的類別(至少就我而言),因為這裡的「未來」意象不是
來自實質可見的物品,而是抽象的人類文明,心靈苦悶、警察國家、死氣沉沉
,菲利浦迪克的未來是一個帶著反烏托邦色彩的未來。


(下段內容牽涉電影劇情)



而警方追查的毒品「D」的來源,竟然指向戒毒機構「新方向公司」本身,意即
,負責輔導毒癮者回復的機構,其本身就是製造毒品的來源,因之它才能建立
起一個連警方都無法設定監視系統,凌駕司法之上的極權機構,它用毒品控制
了國家。基努李維飾演的巴布表面上是被聯邦調查局派去臥底,實際上調查局
卻故意令其一步步的上癮,直到腦部受損到極嚴重,嚴重到符合該機構的「認
定」,而被派往農場負責種植提煉毒品的植物。當局只能寄望日後巴布的腦傷
可以恢復部分機能,助其揪出這個陰謀。


政府的行為是出於正義的必要之惡,但是維諾納瑞德飾演的唐娜霍桑,真實身
分是巴布的上司,也是令一位臥底探員,對於政府加諸於巴布的殘酷感到憐憫
,她象徵了在此國家機器之中殘存的人性良知,她在吸毒之後對巴布說的,帶
著詩意的喃喃囈語其實透露出政府的陰謀,反而成為電影最後,腦部功能幾乎
全損的巴布,在看見那片美麗藍色花朵時的喃喃自語,使電影得以帶著些微希
望光芒而結束。


我很難說我對這部電影的好惡,因為那些毒蟲間的絮絮叨叨的確使我有點煩,
而這個感覺卻有可能正是導演的目的。但是,撇開好惡不談,我認為這部電影
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因為,最後基努李維,在四面環山的美麗綠土上,看著用
以提煉「D」的美麗花海,喃喃道出:「藍色的小花,會在春天來臨時,開放在
山谷之中…」這句維諾納瑞德先前恍惚間說出的話時,一種單純的、卑微的、
被國家暴力無情加諸、自我認知被摧毀殆盡的可悲靈魂的自然情感便流露而出
,流露在這美麗卻邪惡的花海中,這一幕,竟然溫柔的抗衡了整部電影建構的
暴力未來世界。使整部電影取得了完美的協調,那些囉嗦的對白,都是成功建
構這個「未來」的關鍵要素。


02/04/2007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