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 不利職棒發展


作為進步國家象徵之一的職業運動,在台灣是屢遭挫敗,打假球事件一再重演
,檢討聲浪不斷,但是很少人觸及組織上的根本問題。企業擁有球團不僅不是
經營職業運動的正途,反而可能是假球風波不斷的幫兇。


當職業球團變成企業的一部分時,盈虧績效就變成經營的終極考驗,年年得看
到賺錢。虧錢的球團就算少數企業主願意承受,董事會和股東也不願意。如果
是上市公司就更慘,財報數字時時提醒經理人職業球團的拖油瓶身分。可是經
營職業運動不是看一季一季,甚至是一年一年的數字。球團得投入資源經營球
場、訓練球員、建立球迷組職,甚至挖角球員等。絕大多數球團的活動都有長
期的目標,並沒有辦法直接轉換成短期盈餘。二軍系統在台灣始終無法成氣候
正是企業經營下的結果,沒有人看二軍比賽,沒有錢賺,球團為什麼要花這個
錢?美國大聯盟三十支球隊,除了西雅圖水手隊為日本任天堂間接擁有,屬企
業經營外,全部為私人擁有。私人擁有除了能擺脫企業經營看短不看長的毛病
,還能將球團像命一樣的來經營,而將職業運動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試問那一
個公司肯花二億美金簽一個只佔九棒裡一個棒次的A-Rod?當然球團老闆也不是
笨蛋,買球團除了能滿足小時候的夢想外,球團轉手後的巨大利益才是經營球
隊的賺錢之處。某一個程度上,經營職業運動像是經營媒體,私人擁有比上市
公司更適合。


企業派經理難展身手

企業經營的台灣職棒很大一個問題是球隊領隊都是企業派來的經理,即使對棒
球有無限的熱情,碰到盈虧這麼現實的問題,也沒辦法大展身手,更何況多數
的職棒球隊對母企業而言,是比雞肋還不如的拖油瓶,要如何能快刀斬亂麻地
處理打假球事件?而處理打假球事件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能看清職棒公正重要性
的聯盟執行長,而這個執行長要充分的得到球團老闆們授權。解決大聯盟黑襪
醜聞的靠的正是聯邦退休法官轉任的首任大聯盟執行長Kenesaw Landis。正因
為球團老闆都是私人而非公司,才能視球團如命,也才會給Landis法官巨大的
權力,狠心將超級明星如Shoeless Joe永久禁賽,而給後世球員嚴重警惕。看
我們的台灣職棒,那一個球隊的母企業敢給一個私人超越公司利益的權力?集
體領導或是民主,很抱歉,在職業運動裡行不通。



要救職棒政府別接管

雖然一代代的大聯盟執行長因為球員工會等因素受到權力限縮,而導致對禁藥
使用的規定反應不及,讓不少球員不清不白地破紀錄。但現任大聯盟執行長
Bud Selig,巧妙運用Barry Bonds的禁藥疑雲,充分取得球團老闆們的授權,
把禁藥規定一次到位,杜絕危機的再次發生。一次次的危機,最後的結果都是
再度強化執行長的權力,更證明私人擁有球團和強而有力的執行長才是長期經
營職業運動的不二法門。因此要救台灣職棒,千萬不要走政府接管的道路,政
府只要好好地讓檢警辦事就好,職棒球團還是趕緊賣給私人,不要再讓企業有
一搭沒一搭的玩下去。政府如果真要做什麼,就修修稅法,給私人擁有的職業
球團租稅優待,甚至可以給予轉手免所得稅的優惠。這麼一來,還怕沒人買球
隊嗎?一旦私人擁有球隊,強而有力的執行長還有乾乾淨淨的職棒自然就會水到
渠成。


作者為聖塔克魯茲加州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陳家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