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銀翼殺手》(Final Cut)


看了銀翼殺手(Blade Runner)Final Cut,幾個地方有感覺出來和Director’s Cut不大一樣,但是整體而言不是很明顯,不過有了BD的影音效果加持,這一版理當為最佳收藏版了。


銀翼殺手的主題是科幻電影的萬年老梗之一:人造人有了人性?


片中的幾個複製人展現了不同的人性特質,最顯眼的莫過於作為領導者,智力和體能最優秀的Roy。當Roy得知其他同伴被Blade runner殺死時,他會悲傷;潛入製造他們的泰勒公司,面對創造他們的泰勒博士時,他表現了如孩子面對父親般的敬畏;隨即,當得知延長生命無解之後,他展現了憤怒;他因為憤怒而失控,殺死了創造者,並且對已經讓好幾個同伴「Retired」的Deckard展開了復仇,就在Deckard被追殺的走投無路,勉強的攀爬在頂樓的支柱上,即將墜落摔死之際,最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他救了Deckard。接著他的壽命已屆,在雨中,自然地死亡──他是電影中唯一不是被殺死的複製人,也沒人殺的死他。



為了擺脫四年壽命的先天限制,他們冒險從殖民地進入地球,前往製造他們的泰勒公司,尋找解決方案。驅策他們進行這份冒險行為的是最原始的生物本能-求生。如何分辨複製人?電影中是透過名為Voight-Kampff test的機制,由銀翼殺手進行測驗,藉由一連串的具有情緒挑撥性的假設性問題,藉由被觀察者的生理反應,如瞳孔、心跳等等,得以判斷他是否是複製人。因為複製人沒有過去的記憶,因此面對這類問題時會無法和正常人一樣順利的反應,而會逐漸產生情緒激動的反應。一開始,一位銀翼殺手就是在對Leon作此測驗時被殺。除了Leon,另一位受測者是Rachael,不過,Rachael被泰勒博士植入了記憶之後,Voight-Kampff test的準確性就受到質疑了。帶著懷疑的Rachael在電影中曾經問了Deckard兩個問題:

「Have you ever test yourself?」

「Have you ever retired a human by mistake?」

整部電影的概要可說就是對Voight-Kampff test的質疑,對複製人/人類之分野模糊的鋪陳,最終留下了開放性的結局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對比著充滿廢氣、下著雨、頹廢的、黑夜的、冷漠人群川流著的洛杉磯城,這些複製人積極的求生之路似乎更像是人類會有的行為,真正的人類在電影中的面孔極少,很像只是活動著的零件,工業文明之下「異化」的個體。失去了人性,而變成工廠生產線中的部件。比起複製人,這整個城市包括人類,似乎更像是一整部沒有感情的機器怪獸。


哈里遜福特飾演的Deckard完全被Roy玩弄於股掌之間,為了逃命顯得狼狽不堪,那一幕是這樣的:Roy把Deckard逼到了絕境,看著腳下的Deckard就快要支撐不住而墜落,此時他看見了作為一個生物的人類,其求生意志的展現,如此的狼狽、卑微、醜陋,他的憤怒於是平息了下來,他自己也跟Deckard一樣,都是為了生存而努力的卑微的生物,而這份「同理心」使他對Deckard感到同情與憐憫,而出手救了Deckard。然後,逐漸衰弱的他,在雨中緩緩著說著此生的經歷後而死,該段雨中獨白是電影令人動容的一幕: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ä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like tears...in the rain……」


在電影裡,關於人造人的人性的呈現,另一個鮮明的角色就是Rachael,她是泰勒公司的秘書, Deckard到泰勒公司調查脫逃的複製人身分時,泰勒博士要求他對Rachael作Voight-Kampff test,Deckard發現了Rachael也是複製人,只是Rachael自己不知道。然而經由這個測驗,Rachael對白自己的身分產生了懷疑。當他突然夜訪Deckard,拿出兒時照片,試圖證明自己的真實身分時,Deckard當面告訴她那心底從未對人說過的不堪的記憶,Rachael一瞬間被抹碎了,自己的存在性也同時被抹煞,這殘酷的事實讓Rachael被嚴重的傷害,感到悲傷而哭泣。Rachaelg是令觀眾同情的脆弱角色。






最後,導演甚至暗示了Deckard本身也是複製人。而整部電影下來,我們都在看一個不自知的複製人追殺另一群複製人的故事。關於Deckard的記憶都是被植入:一開始和老長官對話、鋼琴上的照片,以及常夢見的獨角獸。相較於最初的戲院板,導演版將其中兩段跟獨角獸有關的片段插回電影之中,這刻意的曖昧其實是近乎明示的要觀眾懷疑Deckard的真實身分。



銀翼殺手當初惡評如潮,不討好當時觀眾的胃口,現在看來是因為它走得太快的緣故。實至今日,探討人造人的人性問題的電影,都很難超越這部電影。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這部電影仍然「好看」,也說明了他不只是在表現形式上對後續電影的產生深遠影響,即使是今天來看這些手法仍不算褪色。更不用說電影打造的令人著迷的後現代場景:總是下著雨的黑夜、冷漠的川流人群、巨大的霓虹燈、骯髒混亂的街景,一種工業文明發展過度後的荒涼,科技造成的文明退化。尤其數位修復後的BD版本,畫質跟原本的DVD相比有如天淵之別。


銀翼殺手是個可以多重解讀的文本,表現形式上的解讀之外,內涵面的人性問題也有很多的面向可以切入,比方說Final Cut修正了Roy對泰勒博士的對話,將疑似「Fucker」的音改成明確的「Father」之後,更讓人不得不往伊底帕斯弒父情結做聯想,進而去分析Roy作為複製人而卻展現了原始的「人」的演化衝動。總之,我初看銀翼殺手時是在大學看VCD,直到現在再重看仍然讚嘆不已,而且還能繼續有新的聯想,他能一直高居我心目中的經典科幻前幾順位,不是沒有道理的。


07/04/2008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