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承續前文:第一篇提出的點是對於中間偏綠的聲音消失感到憂慮,並且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之無法痛下決心和基本教義派切割感到不滿;第二篇則是對執政黨在處理群眾抗議的手法上的不當,批判其拒絕積極處理的小器心態。


而昨天事件的發展,也正好是這兩篇中提到的點的反應:首先是馬英九或許是明白這樣的場面對台灣的傷害,因此在馬陳會之前召開記者會,並在記者會中正面的指出自己的總統身分、台灣的主權歸屬於台灣人民,以總統的身分在與中國特使陳雲林會面之前做這樣的發言,除了回應抗議群眾的指控之外,無疑的是給中國一頓強硬宣示。誠然,這亦難以消除撤國旗對台灣主權的傷害,上任以來對中國的退讓求全造成人民的不滿也不可能因為給陳雲林吃了一頓排頭就消失,事實上,晶華酒店的衝突也正是這番累積的矛盾的爆發所致,但是至少當下做出了亡羊補牢的措施,儘管我個人長期而言仍不認為馬總統會執行徹底這樣的路線,但是就前晚已然引爆的衝突來講,這樣的發言是有必要的。同時,將會面提前到早上舉行,也是權宜的作法。雖然這一切都已經為之已晚,因為群眾的情緒已經失控。


另外是民進黨的反應,這讓我非常的不滿。民進黨敗退至此,如果還要走激進路線的話,結果會使他們下個四年的執政可能更是遙遠。抗議現象是必然的,法輪功、人權團體、台獨、藏獨,有許多人都對中國不滿,但是把整個政黨走向偏鋒會有效益嗎?阿扁的下場殷鑑未遠,遊行辦了就辦了,走激進路線就已經令人憂心,結果在馬陳會已經於早上草草結束的情況下,在傍晚時卻繼續的火上加油,沒把場子好好整理起來就算了,搞挑弄情緒,把群眾帶上街頭,任其暴亂,這實在是不付責任的行為,也是對民進黨傷害中的傷害,換言之,正完全坐實了我第一篇的疑慮:民進黨仍沒能逃出基本教義的束縛。


今天早上的蘋果日報提到,蔡英文似乎是被黨內大老催請過去的,這不就說明著黨內那班激情份子還殘存在內繼續敗壞民進黨嗎?而蔡英文-不是街頭草莽運動出身的-之所以被拱上黨主席,不正是因為民眾要她來改革,把民進黨帶往理性中道嗎?一般民眾沒人真正知道是哪些大老把蔡英文架到街頭的,但是我知道的是身為黨主席的她很可惜沒能通過考驗,沒能把持的住,而又讓民進黨沾染上激情基本教義不理智的色彩。


有人必定要說,難道當天早上馬英九的強硬發言,民進黨就該示弱嗎?難道對於執政黨的蠻橫,就該忍氣吞聲嗎?


我要反問的是,如果二十年後的今天,還是只有二十年前的步數可用的話,那這二十年的進步在哪?人民可以選你上台,也可以選你的敵人上台,這不就是黨外人士過去的激情的偉大成果嗎?這是民主的甜美果實,如今,卻因為自己沒做好,選輸了,就翻臉不認帳,國會弱勢,就走上街頭,衝撞體制,於是原本該是甜美的果實,又被自己親手摘了下來踩爛,於是那些偉大的理想,其實不過是你們個人的喜惡所定的。


或許又有人說,那四年前紅衫軍在那裡亂,結果也真的奪回政權了,因此這樣做是有效的。


那我要再次反問,到底敗選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紅衫軍嗎?還是因為民進黨自己腐爛敗壞的關係?請捫心自問!再說,既然當初不認同紅杉軍的行徑,那現在又為何要容許自己也走這條路線呢?是不是,只要能奪回政權,那就是對的呢?是非判定的標準不在合理性正當性,而只是在於輸贏的結果嗎?2000年、2004年、2008年,每年都有衝突事件,在在都讓我失望,但是我最後更要說的是,是誰選舉出他們的?不就是台灣人自己嗎?這部份就暫且打住。


總之,這次的會面,最大的贏家是中國。陳雲林貫徹了中國事前的政策,不談政治、訴諸情感、關注經濟民生議題。既然先講死了不講政治,更讓台灣的政治喧擾打在空氣上,更像瘋子一樣歇斯底里。陳雲林並且說:「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有贊成的與反對的……」這番話甚至也可解釋成民主的精神,反而是由中國特使嘴中說出來,相較於台灣兩黨有正反意見卻無交集,兩黨都沒去實行「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有贊成的與反對的…」這種包容反方聲音的思維,這真的令人感到諷刺。綜觀整個會談,主動權完全在對方手裡,包括了議題的主導,已經對方在態度上的定調(不談政治),就連抗議事件本身,也被對方整合成一段平穩中肯的發言。這次會談,台灣實在是最大輸家,當中又以民進黨輸的最多。(而且恐怕他們自己還不知道)


11/07/2008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