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葉問》就看武打罷了

關於電影,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好說的,我不會說這兩部電影就是爛片,相反的,他們其實程度上可歸類於好看的電影。


電影要好看,就得抓住觀眾的胃口。我認為,電影本身實屬平庸的《霍元甲》以及《葉問》能夠大受歡迎,就是抓住了觀眾胃口之故。這個對觀眾味的關鍵元素是什麼?就是民族主義,而且還是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


但是就算是要藉由武俠片來告訴觀眾創作者心中那套微言大意,前面幾部徐克的《東方不敗》,《黃飛鴻》,那股理直氣壯的天真,反而帶有一股豪勁,而《霍元甲》或是《葉問》這兩部電影,小心翼翼的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麼多了不起的大道理,還不就是那一套仁義道德,我還寧願看徐克在《男兒當自強》裡胡齺亂扯,藉由陸皓東之口批判了義和團式的迷信,以及其深切的憂心;還是大改《笑傲江湖》,讓東方不敗和令狐冲恩怨糾纏,進而任我行道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那麼就看武打吧,武打沒話說,假設是抱著看爽的心情來欣賞的話,這絕對是部好看的電影,不過有些人給予的正評卻是多半以內容出發而不是以武打出發。


就在沒能講出更超越性的道理的情況下,訴諸民族主義是目前仍然有效的興奮劑,想不到距離遙遠的上一世代的歷史,對今天的(某些)觀眾仍然大大有效。看來華人們的自卑感挫敗感,還是相當嚴重的。


據說有人看到「霍元甲」時中,群眾起乩的喊「自強不息」時,滿腔熱血整個就被激發了,真是太好笑了。如果電影院中一群人集體起乩的話,勢必是非常震攝人的吧。他們壓根不管電影中這場打鬥之不合常理至極,只要義和團之火一點,就瞬間起乩了。其實「葉問」的基本模式也是類似的,都是藉由國族敵我之分來襯托身懷武藝之主角之德,然後接著就說這是中國人的武德啦、中國的內在精神啦、儒家的價值啦……但是也沒說到多深,也不怎麼完整,主角的表現也都乏善可陳,故事情節也都不甚引人入勝,簡言之從形式到內涵都不是什麼特別突出的電影,可是就是因為他觸動了讓「民族情感」,掌握了義和團起乩的初始條件,等到片子後段一把火燒一下,腎上腺激活一下,就讓一票人拜服了,走出戲院激動不已,說什麼這部電影拍出了什麼很深的東西。


其實要說有什麼很深的東西也是有的,他的確是拍出中國人內心裡很深層的東西,那就是義和團的自卑感啊。看看這些起乩的人就知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