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總有無窮盡的好奇心,對於他們的無窮疑問,(包括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大人們說:「等你長大就知道。」「知道那麼多做什麼?」於是多數的孩子們就這麼逐漸變成了不再發問的大人,然後對著他們的下一代說一樣的話。

即使是現在,當看見一個人鑽研於看似無甚實用的問題,絞盡腦汁,投入其中時,是不是週遭的人經常會戲諷的說:「他真是個笨蛋,鑽研沒有用的東西。」?

然而,對於我們生活的世界,有什麼是可以不被懷疑的呢?除了分析命題的東西,我們幾乎找不到可以確定的是物,此中道理,就是前面說到的「是」之判定的困難。

懷疑主義者經常給人一種誤會,覺得他們作繭自縛,陷自己於苦惱之中,而放棄了快樂的權力。這是一種成見。

對此,懷疑論者便要反問,什麼叫做快樂?結果他們竟然難以清楚描述自己之快樂是什麼。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他們的快樂建立在自欺欺人上呢?

其實不是,以快樂而言,哪怕過分的簡化,比方說小孩子會說的:「快樂就是天天都有思樂冰可吃」,也都是一個經由自己的思想所整理出的一種斷言,並且應該給予尊重。「快樂就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刻」似乎有點循環論證,但因為說的人可以用這樣的陳述回答自己,我們沒有理由不接受。

也就是說,懷疑論者並非在自尋煩惱,而只是一種處理生活、處理思想的態度,而這個態度使自己的生命更踏實。況且,為什麼「苦惱的思索」就必然是「負面」的情緒?使用頭腦去思考如同使用雙腳去走路,頂多走路走到腿酸要休息,沒聽說過因為走路會腿酸所以再也不走路的人。

而正好問題變成,不懷疑的人輕率的認定了「他們自尋煩惱使自己不快樂」;而懷疑論者懷疑了「為什麼苦惱的思索就是負面的情緒」本身。

懷疑便是站在「輕率的相信」的反面,我認為,懷疑的態度本身,就是對於「意欲相信的對象」的一種尊敬,即使他可能並不相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