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的取材,背景的營造,敘事的鋪排,演員表現,以及戲劇張力的運用,橫貫所有的是寫實主義的觀點。

看了爾冬陞的兩個作品《門徒》以及《新宿事件》。我先看的是較晚推出的《新宿事件》,相較之下整體的敘事以及人物的刻劃較為完整,這兩部的上映日期只隔一年,不知道是否拍攝的檔期重疊,而讓較慢上映的《新宿事件》得以修正瑕疵?

取材
故事都取材自社會陰暗面,《新宿事件》是關於日本東京新宿的非法移民幫派爭鬥,《門徒》則是從香港毒品世界取材寫成故事。導演聚焦在不見天日的社會陰暗底層,而這樣的世界反映的某面向的殘酷真實面,因此可以說是爾冬陞以一創作者而言,所想呈現的真實,所關涉的真實,這便首先反映了作者的寫實觀點。

背景營造
因此在取景上便是這思維的延伸。可以觀察到整個電影中,《新宿事件》中的東京街頭以及《門徒》中的香港場景,絕少出現那些會在偶像劇中大量亮相的光亮地標,即使有也常是帶著反諷意味的,用以尖銳對比出主人翁的渺小卑微。作為主體的往往是陰暗的、酸臭的、令人不適的。如下水道、老舊公寓、狹小破舊的公寓。

除了有形的物體外,無形的東西更是讓背景得到了魂魄,《門徒》中的製毒吸毒販毒一條鏈的鉅細靡遺,《新宿事件》中這些非法移民們到市場順手牽羊的小細節交代,以及這些人物之間的生活型態,如《新宿事件》中他們做的黑工,中途不時被警察攔檢,受了傷又不得去醫院就診,而念茲在茲的不外乎假證件以及買新屋等等。我認為除了安排這些細節讓電影寫實有了內涵外,令人稱許的是導演幾乎沒有浪費這些細節的功能:如《新宿事件》中,在垃圾場中錢小豪翻找值錢物事被垃圾車壓傷,被成龍搭救,但這個意外讓雇主趕緊報警叫救護車,於是眾黑工四散逃逸(都是非法移民),一面讓故事增添寫實感,另一面也交代了初來日本的成龍逐步成為此偷渡客的幫派領袖的開端。在《門徒》中這個寫實和劇情的搭配稍弱,但是寫實的元素的真實感卻又大大補足了此瑕疵:製毒販毒的流程鉅細靡遺以及諸多黑話。

敘事
而他在敘事技巧上把持住的就是聚焦在主角身上,不致讓重心發散在寫實場景的營造,關鍵在於主角本身就是活在陰暗底層的鼠輩一員。故而所謂那些寫實場景,便也是主角的觀點,或可說再度回到導演的寫實觀點。因此導演最優在於自始至終都有很明確的觀點,而不會像有些人因為太想引入多元的辯證導致作品渙散。在短短的故事中堅持單一的觀點,便會有清晰且穩固的重心,而各種交錯的批判才有所交集,而非各式各樣的想法在空中胡亂交錯──這是許多人犯下的毛病。

然而《門徒》在最後的敘事線收攏的並不乾淨,且有倉卒之嫌,是一點瑕疵。(是因為檔期到了片商在趕了嗎?亂猜的。)

演員
而最後是演員的表現,作為寫實風格,絕要避免的就是誇張。(不過這在港劇倒是不常看見,日劇最為氾濫,歐美則要看演員,個人觀察舞台劇出身的演員最容易犯此錯誤)然而更重要的還是導演與演員的溝通,這是評論電影最難得知的部分。究竟是演員自己的詮釋使然,還是導演的磨功出色?還是因勢利導,慢慢調出最恰當的表現呢?不把時間拉長作各種作品的綜合觀察很難看出端倪。李安是個例子:很會帶演員,請看章子怡的各個作品表現。王家衛也是個好例子,請看各個演員對他的評價以及描述。


不管怎樣,成龍在《新宿事件》、吳彥祖在《門徒》,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成龍捨去了過去在些喜歡擠眉弄眼的特定模式。吳彥祖和張靜初則是有璞玉般的可琢磨性。劉德華在《門徒》中的表現也不錯,但還是太「劉德華」式了。袁詠儀戲份不多,但是最後要和劉德華道別時的自然表現竟然令我動容,有:「真是個很好的演員啊!」的感嘆。(正如我看梅莉史翠普,茱麗葉畢諾許等老演員時的由衷感受)。


(以下牽涉關鍵劇情,沒看過的建議不要往下看)
戲劇張力
不論是《門徒》還是《新宿事件》,張力都來自兩個精心安排:一是物理面,另一是心理面。前者暴力,後者則承自前者,更為壓迫。

戲劇中的暴力不該被濫用,除非你打算用力的爆個徹底,否則會使觀眾彈性疲乏。《終極警探四》為好例子,爽到爆。壞例子則不勝枚舉,請回憶那些以為是爽片但其實沒多爽的好萊塢電影;

然而,雖然要被適度的使用,但是當要使用時,只要有合理性,導演絕不可有一絲的留情,務使暴力極大化。那麼將造成觀眾強烈的心理震撼。《門徒》中的攻堅,《新宿事件》中的幫派尋仇,都是絕佳範例,讓觀眾強烈不安。更重要的是導演仍然秉持寫實觀點,讓這些暴力變的更「真實」。

「斷手」是爾冬陞掌握到的妙招,因為他不是讓人喪失性命,卻也不是讓人可以恢復後看似毫髮無傷,而是帶著「明確的殘缺」作為那場暴力的後果,使得暴力不是電影中十分鐘的快速剪接,而是自那之後都存在著的餘波震攝。

心理面承繼在物理面之後,《門徒》是一段臥底身分被揭穿的考驗戲,《新宿事件》則是最後眾人談判而使兄弟情誼全面崩解。《門徒》的這段考驗戲是在前次的暴力事件(並差點讓吳彥祖身分曝光)之後,吳彥祖地位提升,被劉德華一同拉到泰國金三角參與供應鏈流程之時,意外的被劉德華考驗其忠誠度。《新宿事件》則是最後黑幫鬥爭和這幫非法移民的幫派以及警方的衝突瀕臨臨界點,以及以成龍為首的這群兄弟的情誼裂痕,這和吳彥祖-暴力事件的最無辜受害者-的自暴自棄直接相關。

兩者比較就可以知道前面所說《門徒》的敘事瑕疵:這個衝突本身是被醞釀而出的高點,但這裡之後劇情突然的跳入結尾,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另一條故事線:張靜初一線難以收尾。吳彥祖金三角回來後看到張靜初吸毒過量而死大受打擊因而選擇出手收網抓人,這讓這場金三角之行變成贅戲!也缺乏了適量的交代。即使後段他面對他背叛的劉德華的對手戲有些許火花,但卻因為已經在敘事上犯了不當失誤而光亮不足。

《新宿事件》則是優異無比!首先這場衝突也是整個故事的蘊釀使然,但是支線故事:成龍和李冰冰之間的情誼,在這場談判戲之前,以李冰冰憤而離去而得到適當的交代。另外,這場衝突的情感醞釀比《門徒》更為沉厚,糾纏了外在環境(新宿黑幫鬥爭)以及內在環境(兄弟情誼變質)的壓力,這也許是先天設定上可以讓導演更多揮灑空間使然。這又似乎看出了爾冬陞把門徒拉到金三角去的原始動機-我猜測他打算讓金三角一段異域故事可以產生外部衝突。《門徒》的結局以問句作終,《新宿事件》則以悲劇結束,一前一後更是讓導演的觀點有所連續:他的寫實觀點是悲觀的。(寫實但是樂觀的觀點也比較少見就是了。)

故事背景的取材,背景的營造,敘事的鋪排,演員表現,以及暴力運用,橫貫所有的還是寫實主義的觀點。這是本篇影評的主旨。


2011/03/04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