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人都能預期,這部電影是要看Emma Thompson以及Dustin Hoffman之間擦出的火花,而電影本身也的確做到了。但是,如果對電影的評論就謹到此為止,似乎太過忽略了製作團隊對這部電影的貢獻。畢竟,聚集了好演員卻砸鍋的電影不是沒有,如我一直提不起勁去看到底會多失望的Righteous Kill。


另一個靈魂人物的演員是Liane Balaban,她在片中飾演Harvey(Dustin Hoffman)的女兒Susan。雖然她的戲份並不多,但是幾個和Dustin Hoffman的對手戲卻表現的十分沉穩到位。劇情並沒有為兩人設計太多對白,然而,運用事件本身以及演員互動就可以傳達給觀眾足夠的訊息。我們得以感覺出來,拼湊出來,兩人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Harvey和妻子離異後,女兒歸妻子所有,但是,女兒對父親仍然存在複雜的情感,她被父母離婚的事件所深深的傷害,但是卻又對父親存有特殊的愛戀。在Dustin Hoffman的表演中,我們可以察覺Harvey是個不得大志的爵士鋼琴手,幽默詼諧,是那種會帶給女兒歡樂的父親,可能也是會因為夢想冷落家人的父親。


當他隻身到美國參加女兒的婚前聚會時,坐在角落的位置時,瞥見女兒也正瞥向自己,Susan舉杯和父親致意。這一幕對我來講真是電影魔法乍現的時刻。席間觥籌交錯,Harvey卻毫無參與感,像個外人,但是這時導演把景深拉淺,光影變成模糊闌珊,女兒瞥見自己偷偷舉杯的動作,讓Harvey以及觀眾感到一陣溫馨。交代了Harvey的疏離,卻也交代了女兒對Harvey的關注。(這樣的簡單一幕就讓我差點掉淚)


第二幕是Harvey告訴Susan為了工作必須參加婚禮後回到紐約,Susan的失望寫在臉上,那顯然是小女孩得知父親無法參加畢業典禮般的失望表情,卻也無可奈何的接受,同時也告知了繼父在她生命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將由她牽新娘入場。瞬間交代了兩人的相處模式:兩個人都讓對方失望與難過。但Harvey仍然不想Susan為難,仍必須主動的化解話局的氣氛。


這些事件的編排唯有導演才能進行,接著才是演員在這些架構之下發展的空間。電影中Harvey和Susan的互動的重心其實仍是Harvey,但是Susan適如其份的演出的襯托讓Harvey成為更具感染力的角色。


簡單說來就是,問題就是,導演如何營造出,烘托出,製造出一套適合的框架,讓兩位主角能夠發揮出她們本有的演技,這還包括了如何調配其他配角們的戲份,讓兩位主角的演出更具感染力,感動觀眾,讓電影有血有肉,有情感。而我認為這部電影的導演Joe Hopkins的處理是很成功的。


因此,由Emma飾演的Kate,以及來烘托她之演出的配角們的互動也可以簡單明白了,Kate的獨居母親對她的生活過份的關心,Kate是理性的,同時也因為過於理性囚禁了自己。Kate的母親表現及格,但不如Harvey和Susan那樣有觸動人脆弱面的感動時刻,但這應該是受限劇情的關係,並無高下之分。


最後就是Kate以及Harvey,Emma和Dustin的互動了。反而簡單到不用評論,而是個人的感想。如果喜歡這類型的電影,這種中年以上的人談的愛情故事,很難不喜歡這部的吧。


以Kate來講,因為太過理性,反而囚禁了自己,擔心傷害,反而不敢踏出,隨著年華老去,更加深了這個循環,於是一步步的走向孤獨寡居,儘管朋友熱心幫忙,卻再難離開那樣的生活。在人群之中感到孤獨,在歡笑之中感到無趣。我們從電影中其實也不難猜出,她的精神生活是富裕的,會參加文學講座,閱讀小說,這也讓她難以加入太過「世俗」的話局。但是她的世故圓滑仍讓她保持優雅的風度,卻也正是因此更讓她感到無可奈何。最後她那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理,在Susan的婚宴後再度浮現上來。當等待Harvey而未果後,卻又馬上把難過壓抑下來,甚至感到矛盾的輕鬆。她說,其實希望Harvey是真的爽約,這樣對彼此都輕鬆。但卻又因為Harvey的到來與解釋而哭泣,實際上Harvey的決定是真的。


如果不是歷經風雨,怎能體會這種複雜矛盾的心情?如果不是Emma Thompson,又能數的出幾位女演員,能夠將這微妙心態詮釋的絲絲入扣?要帶著理性與風度,保持著優雅但其實脆弱。戀愛故事可以很簡單,現實生活中,一開始也真的都很簡單,但是任何談過戀愛的人隨即都能明白,緊接而來的複雜馬上摧毀掉了原本的自以為是,而且重點是,你找不到對錯。沒有人是錯的,但是戀愛的雙方都受到了傷害,追其究柢,就是愛情如人生的放大,更加敏感更加脆弱,更加快樂與更加痛苦,人的生命從來就不可能是單純的。而關於這些,唯有時間與歷練才能體會,Emma Thompson在這部電影裡,用她的演技傳達了具體而微的這樣的事情。


07/09/2009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