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外觀看自己現在在做什麼;物我之分;感官自我(物)之外,還有一個深層的自我(我)──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覺醒之後,幾乎無可避免的會開始懷疑自我。既然我們意識到了耳聽目視的我的底下,還藏有一個並非因為感知卻存在著的自我,那是不是意味著有些東西,我們不能感覺卻確實是存在著的?或者,這個底層的自我其實僅僅是一個幻象?那如果這是幻覺,那我到底是不是存在著的呢?我是不是其實正躺在水槽裡插滿管線作著夢呢?(The Matrix)
當我們做夢時,不會去懷疑那是不是虛假的,除非我們最後醒來,否則我們會以為自己活在真實之中,所以感官是會騙人的。如果感官是會騙人的,那我們經驗到的東西就可能是虛假的,那麼,到底我們記憶裡的知識還剩下多少是可信的?這是知識論討論的主題之一。
秋天時,我們看見樹葉變黃然後落下;冬天時,寒風中的枯木似乎已經死亡;春天時,樹梢上冒出了嫩芽;夏天時,它像一團火一樣的茂盛。為什麼人到了秋天容易多愁善感呢?因為他的蕭條是緊接在萬物生機盎然蓬勃的夏天之後,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再怎麼樣有活力的東西,最後都還是會凋零的啊!」我願意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相信這是被寫在DNA裡本能的感傷。我們感傷自己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也將步向凋零,但是這個自己卻又因為認知到這件事情而不像是自然的一部分,意即,「我」處在這個世界之外。
有的人遭受命運的痛苦,感覺到無可逃脫的宿命,然而,如果就像動物被鞭打而閃離的話,這樣的痛苦就僅僅只是種制約反應,而生理反應本身不會是最痛苦的事情,最痛苦的是清楚的認知到自己正在痛苦。自己不只是因為被鞭打而痛苦,否則那就像有東西吃而滿足,沒東西吃而沮喪一樣「只是種反應」。最痛苦是我們認知到一種無形的東西在壓迫著自己,而且我們怎麼也逃不開,這個東西是真正促使一次又一次的物理鞭打的真正原因,而我們卻對他無能為力,那個東西就叫做命運。當認知到這樣的事實之後,其痛苦遠比只是回應事件的痛苦還要可怕萬分。如果意識到這一點,便也意識到自己除了肉體上的痛苦之外,有種形而上的東西壓迫著我們的精神,意即,「我」處在這個感官肉身之外。
快樂和痛苦一樣,必定是起於某些事件的觸發,一個感受性特強的人,他會比別人更感受到痛苦,對於快樂亦然,他必定會比別人更快樂。於是他將會窮極必反的哀傷起來,因為快樂這樣美好的感覺,終究也要消褪,而造成快樂的事物,往往不可避免的復歸虛無。雖然近似於秋天的感傷,但不同之處在於樹木榮枯有其循環,快樂的時光卻是一去不回。我們永遠都在逝去,歡樂總是會消失。結果,每當因為某事而歡笑時,當眾人還在哄堂大笑之餘,他已經先從那個氛圍退下,而先行進入感傷之中,因為他已經預想到等待著的終究是散場的筵席,他沒辦法不這麼想,這是覺醒者的宿命。於是,「我」已經跳開那快樂的「時空」,離開那個世界。
最無法迴避的巨大命題就是死亡。一開始我們會經歷週遭的人的死亡事件。記憶中的親友必定是活著和自己交談著的,此刻卻已是一具屍體,屍體只是個物體,物體不會和自己互動。於是,記憶中的他竟像是場騙局,因為,那個人已經永遠的消失了,且這個事實已經完全確定不會改變的了,記憶裡的他則顯然是已經變化成死物的了。如果是我們深愛的人,他留在我們記憶中的還包括了情感,而如今這份情感卻也因為他的消失而跟著虛幻化了,我們感到激烈的痛苦,並且夾雜種複雜的情緒,有一點點像恨但並不是,這個情緒是由於那份荒謬而生的,這個情緒可以這個非理性的問句表達出來:「為什麼人會死?」但我們明明知道人都會是會死的,這很像自欺欺人被揭穿,卻惱怒怪罪一個抽象的對象,質問:為何要奪走愛人的生命?但是--
其實人是隨便就會死的。
接著我們開始想像,如果自己死了,那些愛我的人會怎麼樣?如果我們深愛的人死了,我們會怎麼樣?
只要你是一個已有基本自我意識的人,這兩個問題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恐懼,你會突然發現,原來,我們一點準備也沒有。
因為我們早已習以為常,「明天我們都還會存在」這樣的事情。我們沒有意識到,由於某種不可知的隨機性,可能下一刻,我們將永遠的再也看不見他,聽不見他,感覺不到他,因為他死了。或者,下一刻死掉的是自己,只是我們無法去想像死亡的自己是甚麼狀況?死亡之後,現在思考著的這個我仍會存在嗎?人有靈魂嗎?因此,「死亡」怎不逼使人的自我意識覺醒呢?人如何能自欺欺人的無意識的活在這個沒有人會死(因而所有的美好、快樂、記憶都可以保存)的世界呢?
造成自我意識被覺察到的,還是哀傷、痛苦、荒謬而已。
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而哀傷;
因為痛苦到極致而自我疏離;
因為快樂終究會消滅而痛苦;
一切都是荒謬與死亡。
時間的單向性讓我們覺察自己的步向死亡;
我們情感本質是痛苦的;
「人會死亡」這個我們必會面對的,且「真正能確定的事實」是最重的一擊,因為最後都會消滅,我們不知活著意義何在,我們意識到自我是孤立於世界的存在的。
我們突然覺醒,發現自己原來身處荒涼的星球,怎麼來到這裡是一個謎。
03/04/2010 Milstein
自我意識覺醒之後,幾乎無可避免的會開始懷疑自我。既然我們意識到了耳聽目視的我的底下,還藏有一個並非因為感知卻存在著的自我,那是不是意味著有些東西,我們不能感覺卻確實是存在著的?或者,這個底層的自我其實僅僅是一個幻象?那如果這是幻覺,那我到底是不是存在著的呢?我是不是其實正躺在水槽裡插滿管線作著夢呢?(The Matrix)
當我們做夢時,不會去懷疑那是不是虛假的,除非我們最後醒來,否則我們會以為自己活在真實之中,所以感官是會騙人的。如果感官是會騙人的,那我們經驗到的東西就可能是虛假的,那麼,到底我們記憶裡的知識還剩下多少是可信的?這是知識論討論的主題之一。
秋天時,我們看見樹葉變黃然後落下;冬天時,寒風中的枯木似乎已經死亡;春天時,樹梢上冒出了嫩芽;夏天時,它像一團火一樣的茂盛。為什麼人到了秋天容易多愁善感呢?因為他的蕭條是緊接在萬物生機盎然蓬勃的夏天之後,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再怎麼樣有活力的東西,最後都還是會凋零的啊!」我願意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相信這是被寫在DNA裡本能的感傷。我們感傷自己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也將步向凋零,但是這個自己卻又因為認知到這件事情而不像是自然的一部分,意即,「我」處在這個世界之外。
有的人遭受命運的痛苦,感覺到無可逃脫的宿命,然而,如果就像動物被鞭打而閃離的話,這樣的痛苦就僅僅只是種制約反應,而生理反應本身不會是最痛苦的事情,最痛苦的是清楚的認知到自己正在痛苦。自己不只是因為被鞭打而痛苦,否則那就像有東西吃而滿足,沒東西吃而沮喪一樣「只是種反應」。最痛苦是我們認知到一種無形的東西在壓迫著自己,而且我們怎麼也逃不開,這個東西是真正促使一次又一次的物理鞭打的真正原因,而我們卻對他無能為力,那個東西就叫做命運。當認知到這樣的事實之後,其痛苦遠比只是回應事件的痛苦還要可怕萬分。如果意識到這一點,便也意識到自己除了肉體上的痛苦之外,有種形而上的東西壓迫著我們的精神,意即,「我」處在這個感官肉身之外。
快樂和痛苦一樣,必定是起於某些事件的觸發,一個感受性特強的人,他會比別人更感受到痛苦,對於快樂亦然,他必定會比別人更快樂。於是他將會窮極必反的哀傷起來,因為快樂這樣美好的感覺,終究也要消褪,而造成快樂的事物,往往不可避免的復歸虛無。雖然近似於秋天的感傷,但不同之處在於樹木榮枯有其循環,快樂的時光卻是一去不回。我們永遠都在逝去,歡樂總是會消失。結果,每當因為某事而歡笑時,當眾人還在哄堂大笑之餘,他已經先從那個氛圍退下,而先行進入感傷之中,因為他已經預想到等待著的終究是散場的筵席,他沒辦法不這麼想,這是覺醒者的宿命。於是,「我」已經跳開那快樂的「時空」,離開那個世界。
最無法迴避的巨大命題就是死亡。一開始我們會經歷週遭的人的死亡事件。記憶中的親友必定是活著和自己交談著的,此刻卻已是一具屍體,屍體只是個物體,物體不會和自己互動。於是,記憶中的他竟像是場騙局,因為,那個人已經永遠的消失了,且這個事實已經完全確定不會改變的了,記憶裡的他則顯然是已經變化成死物的了。如果是我們深愛的人,他留在我們記憶中的還包括了情感,而如今這份情感卻也因為他的消失而跟著虛幻化了,我們感到激烈的痛苦,並且夾雜種複雜的情緒,有一點點像恨但並不是,這個情緒是由於那份荒謬而生的,這個情緒可以這個非理性的問句表達出來:「為什麼人會死?」但我們明明知道人都會是會死的,這很像自欺欺人被揭穿,卻惱怒怪罪一個抽象的對象,質問:為何要奪走愛人的生命?但是--
其實人是隨便就會死的。
接著我們開始想像,如果自己死了,那些愛我的人會怎麼樣?如果我們深愛的人死了,我們會怎麼樣?
只要你是一個已有基本自我意識的人,這兩個問題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恐懼,你會突然發現,原來,我們一點準備也沒有。
因為我們早已習以為常,「明天我們都還會存在」這樣的事情。我們沒有意識到,由於某種不可知的隨機性,可能下一刻,我們將永遠的再也看不見他,聽不見他,感覺不到他,因為他死了。或者,下一刻死掉的是自己,只是我們無法去想像死亡的自己是甚麼狀況?死亡之後,現在思考著的這個我仍會存在嗎?人有靈魂嗎?因此,「死亡」怎不逼使人的自我意識覺醒呢?人如何能自欺欺人的無意識的活在這個沒有人會死(因而所有的美好、快樂、記憶都可以保存)的世界呢?
造成自我意識被覺察到的,還是哀傷、痛苦、荒謬而已。
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而哀傷;
因為痛苦到極致而自我疏離;
因為快樂終究會消滅而痛苦;
一切都是荒謬與死亡。
時間的單向性讓我們覺察自己的步向死亡;
我們情感本質是痛苦的;
「人會死亡」這個我們必會面對的,且「真正能確定的事實」是最重的一擊,因為最後都會消滅,我們不知活著意義何在,我們意識到自我是孤立於世界的存在的。
我們突然覺醒,發現自己原來身處荒涼的星球,怎麼來到這裡是一個謎。
03/04/2010 Milstein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