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盛夏光年


「盛夏光年」訴說的是守恆、正行、惠嘉,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故事的架構
雖然很簡單,然而電影卻充分呈現了導演陳正道的長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無
形流動。而且和前作「宅變」相比,盛夏光年看到的是導演在一更大自主空間
下的揮灑,而證明了宅變的令人失望或可以導因於片商、製作單位給予創作者
的制肘。


氣氛的烘托

事實上,在「宅變」裡已經可以窺見陳正道善於在畫面框框裡,利用燈光、色
調、構圖、音樂來烘托出緩慢而溫柔的氣氛,只是在「宅變」裡,能夠拿來利
用的素材並不多,劇本本身也並非需要那樣的氣氛。然而這在盛夏光年裡則完
全解放,電影的開頭,是以緩慢的攝影機橫搖開始,緩緩的順著余守恆的目光
回到多年以前的山水海洋草地的回憶之中,加上配樂的烘托之下,觀眾情緒一
開始即被帶入導演的世界之中。以童年-年少-單純-純樸為基調的開始整部
電影,在這個基調之下,配樂是柔和的,攝影機幾乎僅為緩慢橫移,分鏡不多
,構圖和諧平穩,利用濾光鏡更使得作為背景的海洋、山、天空、雲朵的色調
與線條看起來更為柔和。



導演擅長在畫面框框裡,用構圖、濾鏡、色彩、以及配樂來營造氣氛


基調之確立之後,隨著故事的發展,台北天空的灰濛色調,都市高架道路線條
感的構圖,夜晚的溼冷,以及最後,再回到傍晚時分的花蓮的清水斷崖(?),
雖也是海邊,卻不再是過去三人年少時期的海,那份傍晚海潮的不安感,其各
自的氣氛,對應故事的情節發展,主人公的內心狀況,才有了感同身受的深度



導演在電影開頭就予人鮮明的印象,確立了基調,之後不同氣氛才有了對比,
故事的氣氛才顯得濃郁,這是陳正道最成功之處,我認為這裡看到了導演最擅
長的地方。


背景

而我最贊同的一點則是來自於個人私心偏好:「電影裡的台灣意象」,這是我
在欣賞台灣電影時,一個比較自私的偏好。在宅變裡,幾乎感覺不到這個電影
和台灣有什麼關係,除了演員口中說出的空洞的辭彙。台灣其實非常缺乏具有
代表性的意象建築場景,由電影為一個國家或者城市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意
象,早有許多先例可循。除了畫面之外,片中人的口白,即使不是台灣話也無
妨,但是最忌諱的就是脫離我認知到的現實。在「等待飛魚」裡,遺憾的是沒
有拍出蘭嶼意象,在「宅變」裡,則是連對白都生硬的像是外國人說中文。但
是,在「盛夏光年」裡,這兩點都做了非常好的示範,雖然台北不是個美麗的
都市,但是花蓮的美卻在電影裡表露無疑,當正行和惠嘉翹課坐火車到台北去
玩時,火車與鐵軌,加上背景的海洋的場景,相信讓許多觀眾的內心感到一陣
溫暖的悻動。雖然三位演員並沒有以台語發音,但是令人欣喜的是,編劇設計
的對白本身並沒有拗口做作,而演員的口白也自然流露。這或許也反應了世代
交替的進行,我們的對白設計已經擺脫了最早來自北京話習慣寫成的文學作品
般那樣的不自然,而逐漸的用屬於我們自己習慣的口語來設計對白,而且講出
來也不會顯的很奇怪。



一開始定下的基調暗示著三個主角的內心初始狀態

台北的場景,對比於花蓮,則反應了人物的心理的轉變

「都市」的構圖中,色調比較陰暗,構圖由紊亂的方塊、線條所構成

對比之下,「鄉村」的構圖,色調明亮,線條儉約圓滑,沒有繁雜的方塊,而
是大面積外缘滑順的山


演員的表現

而三位演員的表現讓人激賞。其中又以張孝全最為搶眼,雖然楊淇的戲份空間
比較受到壓縮,但是卻仍掩藏不住其面對鏡頭時表現的自然情感。而張睿家看
似在三人之中發揮的較不出色,其實在電影的最後一幕的告白,卻也有令人動
容的表現。


衝突的經營

劇本給予三位的經營以張孝全飾演的余守恆最為完整,其次是張睿家飾演的康
正行,最後則是楊琪飾演的杜慧嘉。


任何戲劇都需要衝突,盛夏光年成功之處在於,導演發揮自己的長才,藉由氣
氛的營造讓一個簡單的故事得以被撐起,不至於太快失去動能,接著也就能夠
讓故事不斷的前進,遭遇不同的衝突。而且,正因為氣氛營造的成功加上演員
出色的表現,使得電影的人物之間產生的衝突極具說服力。


(以下內容牽涉電影劇情)

隨著三人之間存在著隱而不說的秘密:慧嘉知道正行喜歡守恆,但是自己卻和
守恆交往,而自己也喜歡著正行;正行偷偷喜歡守恆,但是守恆只當自己是朋
友;守恆把正行當作朋友,而且曾經和惠嘉在一起過,他和慧嘉在一起的事情
,因為害怕傷害正行,而沒有告訴他。事實上,正行的確因為守恆和慧嘉在一
起而心情受影響,但是原因卻沒那麼單純。


三人各有各的秘密,而彼此之間也對他人的心情有不盡然正確的解讀,造成了
每個人內心裡都有一份矛盾,其中,對於正行而言,他除了內心之外,他還面
臨的外在衝突就是他因為守恆而聯考失利。


這裡看到的是導演長處的繼續延伸:擅長烘托氣氛用以經營角色之間的衝突。
有些導演善於用故事情節的堆砌,有些善於用大量的剪接,有些則是喜歡用象
徵的手法,有些則是善於開發演員的潛質讓演員盡情發揮。而導演陳正道的擅
長則是用構圖、配樂、攝影來營造用三人之間情感的不順暢的流動,他的鏡頭
裡,衝突並不是非常直接的,可是卻有一種慢慢累積的力道。


在於正行在舞會上,當守恆用「朋友」之名對正行說:


「三個人難得出來玩開開心心,你幹麻這樣子。」

「你到底要我怎麼樣」

「好朋友有什麼不能說的?還是你在瞞我什麼?」


正行既無法直接對守恆表達他同性的愛慕,以解釋他的心情,又無法繼續留在
那邊,看著守恆和慧嘉的同時出現,這時進入全片最具張力的橋段:他只有用
其他藉口表達他的情緒,他說:


「我從來就沒有自願要當你的朋友」

「小時候,是老師規定我要去當你的朋友」

「我根本就不想做你的朋友」


狠狠的撕碎了兩人的關係。而且非常巧妙的是,這句對白設計的雙關在於,正
行說「我根本不想做你的『朋友』」,把真相隱藏在情緒的話語之下,顯然守
恆不可能在此情況下解讀到正行的本意,而正行事實上已經對守恆告白。


儘管如此,電影我們已經看到了守恆對正行這個朋友的重視度,這句話無疑的
狠狠的在守恆內心劃下傷口,這份衝突讓下一幕騎著機車啜泣的守恆有極強的
感染力。而且,這份衝突還有繼續延續的空間,稍後,傷心的守恆發生車禍,
正行將酒醉的他帶回來之後,兩人躺在一張床上,守恆對正行示愛,兩人發生
了肉體關係。當隔天早晨,守恆獨自醒來之後,面對著被正行先找過來的惠嘉
有一段真情流露的訴說,關於小時候被老師處罰的事情,關於自己依賴著正行
的心情,關於自己其實害怕孤獨的心情,而嘉惠聽著聽著,也跟著留下眼淚。


這一段戲的一氣呵成,是近年來的佳作,在一段戲裡,總結了三人之間全部的
衝突。唯一的遺憾是嘉惠的眼淚,因為小時後的守恆被處罰的原因正是因為他
偷偷剪下坐在前座的轉學女生的頭髮,使她後來再也不來上學。他不知道,他
惡作劇的女生就是眼前的慧嘉。慧嘉因為得知自己無意中參與了他們兩人的生
命,而且畫下了極重要的缺口,對於這樣事實的巨大與沉重,使眼前的兩位男
生逐漸演變成今日這般的無路可出,因而感到悲傷,這份對於命運偶然無形之
力的無可奈何之悲,正是悲劇構成的要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慧嘉經過這個惡
作劇之後就轉學了,零星片段說明了她似乎有個不愉快的童年,她的消失,以
及高中時的出現,並沒有做完整的交代,使得那個惡作劇最三人命運的影響,
由三人互動而簡化成兩人互動。


不過,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缺失,因為導演可能是在後製時選擇性的精簡成這
樣的結果,畢竟要處理三人的故事的話,劇情必須拉長到兩小時以上才足夠,
而這樣的篇幅,可能會讓營造氣氛這個強項反而變成累贅,因而讓惠嘉的角色
略為弱化,而比較接近於和觀眾位置比較接近的中立旁觀者角色,因此,當惠
嘉看著守恆而流淚時,我們一樣感覺認同她的情緒。


在衝突的處理上,最後仍然出現了小小瑕疵。這個瑕疵就是故事交代不清楚的
毛病。電影的最後,正行因為聯考再度失利,而想要為此關係做個了斷,因而
表示不再見面,三人在海邊的衝突戲中,正行終於親口說出了對守恆的愛,而
守恆則終於親口回應了自己的感覺:他太害怕寂寞了。所以他即使早就知道正
行(可能)喜歡他,(還是如同他說的,他早就知道正行只是因為老師規定而
來跟他做朋友),但是卻也繼續維持兩人之間的關係,不願揭破真相。因此守
恆的愛,既不能說是友情,卻也絕非愛情,而只是害怕寂寞渴望情感。


可以發現,導演想要為整個故事從海邊始到海邊結束,以兩人誠實面對自己的
心來結束,但是,這場衝突戲的起源是來自正行的聯考失利這個外部衝突,這
在整部電影裡三人之間的內心衝突而言是很薄弱的,也是導演不善於經營,包
括九二一大地震這個事件,幾乎也看不到對劇中人物的內心衝擊,導演可能知
道這一點,在後製時,把電影盡量集中在角色內心世界中,即使正行第一次聯
考失利時,也只看到背對鏡頭的父親重重拍桌短短一幕。


在這個集中於內心世界的電影裡,突然由外部衝突來觸發來把電影帶向結局,
顯然的能量是不足的,尤其最重要的是,這場戲是接在前面提到的,三人對於
各自內心矛盾的衝突之表現的橋段。反而因為該段戲的傑出,使後面的收尾變
的衰弱。而且,這時的告白反而氣弱,因為,前面兩人的作愛已經將衝突發揮
的淋漓盡致,這時的海邊衝突,反而讓觀眾摸不著頭緒,至少我已經覺得之前
三人在之前已經把情緒表達的蠻清楚的了。」


也許是導演覺得太想為三人的關係做更清楚的結束吧。可惜這段在我看來有如
倒打一把,把之前的張力減弱了大半。就算是要為三人關係做結語,卻又顯的
語焉不詳,而仍「繼續」著整部電影的曖昧基調。尤其是接續在一個很傑出的
橋段之後,更顯的畫蛇添足,不知所謂。更令人捏把冷汗的是,整部電影維持
著曖昧基調,使得觀眾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這樣的結語,卻把守恆這個傑出的
角色深度,不自覺的框限了。


後記:後來,電影導演有些負面消息傳出,聽了還蠻遺憾的。


03/17/2007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