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永遠的莉莉亞-不存在的神


悲劇之所以揪動觀眾的情感,其中之一,是來自於人類對於自然命運的無情的
現實,所產生的無力感的投射作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類諺語在任何的
文明裡都存在,用以維繫人類社會的秩序。但是,人的命運,事實上是有很大
的隨機性在裡面的,正因為潛意識裡對於這樣的隨機性的認同,知道許多善良
的人死於非命,許多惡人逍遙法外之事實,因此,當戲劇的主人公被無情的命
運所擺弄而身不由己時,我們感同身受,與之同悲。


戲劇的結尾有很多種,多數人希望看到的是,主人公歷經劫難之後,得到一個
完滿的解答,或者即使主人公表面上結局是毀滅的,而作者也讓觀眾看到了他
堅持了某種價值,甚至衝破了那些原本束縛他使他痛苦的枷鎖而超越。


因此,便可以理解為什麼「永遠的莉莉亞」之所以令某些人無法接受,因為它
訴說了一個反悲劇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莉莉亞,她的命運是徹底的悲慘,完
全看不到一點正面的成分。而莉莉亞的性格,也並無過人的堅強,反而是極其
平凡的、帶著點缺陷的、天真的、甚至有些愚蠢的。


忘記是哪一位作者說過的,要使作品動人,絕對不要同情筆下的主角。導演以
略帶記實的拍攝技巧來敘述莉莉亞的故事,令人激賞的是兩位演員,飾演莉莉
亞的Oksana Akinshina以及命運也是極度悲慘的瓦洛加(Artyom Bogucharsky
),將一種活在世界角落,卑微、無助、叛逆、悲傷的人物詮釋的入木三分。


導演毫不留情的將兩位主角逐步推向悲慘命運必然的死亡,在這樣的創作思維
之下,整部電影所控訴批判的力道也就非常強烈。對於「真實」的呈現,對人
類美好面之過度耽溺(尤其是電影)有如一桶冰水般,將奶香甜膩的虛假幻影
沖散,而更深一層的,是對於共產主義垮台之後,那一波世界大同的過度歌頌
的當頭棒喝。人民並沒有因此過的更好,在這個死氣沉沉的城市,時間永遠都
停留在古代。


神是不存在的,命運是無情殘酷的,善惡因果,其實是自欺欺人的。導演
Lukas Moodysson毫不懷疑的破除虛幻,犀利的點出此命題。


電影是沉重的,對於曾經經歷過那份被世界遺棄的孤絕之悲的人而言,渲染力
更強,導演能夠創造出這樣的氛圍,必定是靈魂具有某些「絕對的孤絕」的成
分吧。


03/01/2007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