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台灣,當聽到政治兩個字的時候,大概許多人都是皺起眉頭的吧。這個詞已
經徹底的成為負面字眼了,以致於正常討論的空間也受到壓縮。


我是個很關心政治的人,或者這麼說,我是個對週遭環境事物關心的人,政治
也被包含在我所關心的事物的集合之中。雖然偶爾會遭受匪夷所思的眼光「難
道你是個政治魔人!?」,但是一直以來我自認基本上還不會被人和些激動派
的人劃為同類,偶爾還可以加入嘲諷大隊的陣營對一些光怪陸離的現象嘲弄一
番。像我就很喜歡大悶鍋這樣的節目,尤其是有陣子模仿汪笨湖「愛歹玩」的
單元。


雖然那些激動的人令我皺眉,但是另種深沉的悲哀,卻是另種人的冷漠。而我
最不認同的,則是看似道貌岸然假中立的人,其實他們內心的偏執,比起那些
表現在外在情緒高漲的人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上面提到的這些人都有共通的問題:不去接受,或者拒絕接受,多方面的資
訊,而僅僅因為個人的偏執,而表現在外在的行為上。


我認為,每個人本來就應該有個人的喜好與偏執,只是在表現於外在的行為上
時,比方說進行投票時,則應該要儘可能吸收多方資訊,做出選擇。而這個資
訊蒐集的過程中,可能會反過來影響自己的偏好,因為這些資訊會讓我們檢討
自己內心的那份偏執,放在公共領域上是否合宜?簡言之,我認為「因為個人
喜好而行動」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因為個人喜好反而關起了資訊之窗,而讓內
心那份情感面的東西越來越走向偏執,這就是很不好的。在我看來,上面提到
的三種人:激動的、冷漠的、偽中立的,都是把資訊之窗以個人情緒關緊鎖死
的。這時,聰明的政客就得以把弄資訊,投其所好,而騙取選票;製造議題、
對立、從中牟利,也就司空見慣。


每每人們把矛頭指向政客時,我總覺得批評的箭頭搞錯了對象,因為混亂的來
源,泰半來自民眾自身,那個封閉的心態所導致。


為什麼人們總是黨同伐異,敵我分明,劍拔弩張?我記得當我看了早期移民史
之後,似乎得到部分的解答,看看渡海來台的人的背景,再看看大亂鬥分類械
鬥史,然後再看看今天台灣對立的狀況,兩相對照,蠻多地方是很像的。


如果只是搖頭嘆息,發出「是這樣的啊!」的感嘆,而選擇繼續冷漠於政治,
(或者廣義來說,冷漠於任何我們周遭事物)我認為,在我們這島嶼歷史的顛
簸道途上,面對眼前的高山,尚屬於只是行至半山腰而停的人,如果每個人都
繼續視討論政治的人為異數、政治魔人的話,那政客們就可以繼續把持政治、
操弄群眾,其主導的不良政策,貪污腐敗的情事,最終將還是影響了自身的權
益。我認為破除醜惡,就是要先使自己成為了解那醜惡本身,了解醜惡之所由
開始,而非躲的遠遠就以為獨善其身,其實自己仍不自覺得被這些爛事所伐害





05/21/2007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