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無間」-舊劇本的新方向
首先,先談談關於近年好萊塢大舉向外物色劇本,買下版權,重新翻拍這個現
象。
其實許多電影的劇本早已被拍過很多次,如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其實是一
九六七年便上映過的電影,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其在影史上的經典地位。而如今
好萊塢的動作,和這並無兩樣,只是兩部電影的聞世時間接近,因此,後上映
的便往往被觀眾以前作的緊箍咒束縛。但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我們不斷的用
舊版本的元素去要求新版本的也必須符合,電影的內涵亦不得超出舊版本所涵
蓋的範疇,那又為何要再拍一次?當然,一個導演,或者一個製作團隊,對於
新版本電影的改變,必定伴隨著失敗的風險,落得既被舊影迷批臭,而又討不
得新影迷的青睞。我將改拍之作分為三種:最下者,就是空有突破野心,卻無
實踐能力,甚至有的連原作的成功要素都沒有看清楚,拍出一個畫虎類犬的庸
品;中等的,則是保守的將原作的要素移植到新作,其中作一點小小的修正,
去除一些爭議,而拍成一中規中矩之作;最上者,則是不但熟稔原作的精隨,
在此基礎之上,將這個作品繼續向上提升,使這個被改拍的作品得到新的靈魂
。前述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就是一極佳的例子。原本只是一個單純的劇本,
卻因為吳宇森風格化的影像語言,以及注入了當時消沉落魄的吳宇森的強烈意
志力,而成為不朽的經典。
翻拍「無間道」的導演是名導馬丁史柯西斯,因此,我們絕對有理由高度要求
大師必須爲這個劇本注入更多靈魂,如果觀眾的評論普遍認為「The Departed
」忠實的移植了無間道的話,這便是大師徹底的失敗。而對於我們而言,由於
對於劇本已經不感新鮮,因此只能在電影內涵上去檢驗馬丁是史柯西斯是否成
功為這份劇本注入新血。我們可以這麼說,作為先接受了原本「無間道」的我
們,其實是站在更嚴苛的立場去檢驗「The Departed」的,但是這裡的嚴苛,
絕對不是拿些無間道的橋段,去直接和神鬼無間作類比,然後判定史柯西斯的
成敗,說他哪邊「拍的和原著差太多」。儘管我不否認這樣的批判亦反映了不
同的觀影角度,只是我認為用這樣的角度去批判,對馬丁史柯西斯這樣的導演
真是太客氣了,因為如果只是要忠實移植,我不認為他辦不到。
在製作神鬼無間的過程中,我相信製作小組開了無數次會來討論電影將要怎麼
拍。首先,先簡單歸納出港版「無間道」吸引觀眾的要素:
一、劇情
二、身分與內在的焦慮與衝突
三、男性情誼
一、劇情
劇情是吸引Plan B Entertainment買下版權的主因,而導演也幾乎重現了原本
無間道的劇情。導演做到了基本的要求:把故事說的清楚。而導演對於幾個橋
段,如最後的天台談判,並沒有用剪接配樂催動氣氛,而是用較為簡單的畫面
交代,這牽涉到導演選擇呈現這部電影的方式,留待最後再談。而這樣的選擇
和其第二和第三點有關,最主要的變化正是第二以及第三點,牽涉電影內涵的
部份:
二、身分與內在的焦慮與衝突
同樣是經營兩個臥底的心理狀態,馬丁史柯西斯用了有別於劉偉強/麥兆輝的
手法,他用較緩慢的步調和較多的對白來經營,而非直接利用情節製造衝突來
塑造角色風格,此時便是演員向觀眾展現其個人修業的時刻,麥特戴蒙和李奧
納多在電影裡是各自活在一渾沌的處境,情節/剪接被以中景/對白來取代,
初時會有不知所云的感覺,因此電影時間的拉長就成了必然,令人欣喜的是,
兩位演員的表現並未因為時間而露出破綻,反而展現了其駕馭角色的能力。儘
管觀眾要多花一點時間才漸漸明白兩人的內心,然而這種要靠時間醞釀出的角
色形塑的印象是深植於心的。這相比於高效率剪接精準節奏明快的港片,以及
大多數的好萊塢電影,有顯著的不同。
為何如此安排?因為導演的意圖「不只是」要讓陳永仁的悲劇性僅止於為了回
復身分而不可得,過程中的焦慮與瘋狂,他還要讓陳永仁成為一個更實在立體
的人,所以一開頭,導演用了將近十分鐘的面試,讓比利不斷的被羞辱,用以
闡述一個命題:「who you are」,中段,則藉由和梅德琳的心理諮商,闡述
關於比利(陳永仁)的第二個命題:「how you feel」。之後,比利的行動完
全遵循著這兩個命題的驅動。他來自破碎疏離的家庭,他的父親親戚都是混混
,地位卑微,他孤獨而且悲傷,他想要簡單的正常生活,而他必須完成這個臥
底的任務,以徹底洗清他和他痛恨的父親之間的黑道背景。因此,他的焦慮與
衝突既來自臥底身分的高度危險,更來自對自己為了擺脫那份「亟欲擺脫的命
運」而必須成為「黑道老大的親信」的行動。因為他正扮演著他最想擺脫的身
分。李奧納多的演出非常令人讚賞。
麥特戴蒙飾演的蘇利文,其焦慮與衝突則來自他自窮苦環境靠自己的雙手逐漸
爬上高峰之後,回過頭來面對自己視為父親的法蘭克時的心理超越。相形之下
,這個角色的衝突性是漸進式的。法蘭克告訴童年的蘇利文,「一切都要自己
爭取,我不信仰神」這信念便驅動著蘇利文,善惡被模糊了,僅有的只是靠自
己的努力而成功。但是當這個信念和父親抵觸時,蘇利文毫不猶豫的殺死法蘭
克,意即對教條的徹底實踐。衝突性幾乎被化至極小,而必須依靠得知其臥底
身分的比利威脅到其身分時,麥特戴蒙在李奧納多的槍下喊「殺了我吧!」時
才展現了其在實踐自己理想的路途遭遇阻礙時的悲觀。
心理醫師梅德琳則遠遠豐富原劇本的貧乏,當她面對武裝自己的比利,最後怒
斥其離開之後,仍然追上去,並且給予處方箋以及聯絡電話,其展現的是人性
中良善之力,她看出比利的孤獨與悲傷,並給予協助,而不計較諮商過程時比
利的無禮,這樣的鋪陳使得比利這個角色的柔弱面有了發展的溫床,更加豐富
了這個角色的深度。相比於比利的武裝,其攻擊性的提問:「妳會說謊嗎?」
蘇利凡(陳永仁)則是一步步的暴露其說謊的面目。
總括而言,比利的內在衝突是多面向的、複雜的、強烈的;蘇利凡的衝突則很
小,其堅持著信念而行,直到最後才遭遇到外在挑戰其信念之衝突,並非內心
的衝突。而梅德琳是這個過程的觀眾代理之眼,體驗與見證兩人的衝突過程。
平心而論,李奧納多因為比例寇提根這個角色而有較多的發揮空間。而傑克尼
柯遜飾演的法蘭克卡斯塔洛,主要是其出色的表演風格使其增色,而角色本身
比較沒有豐富性。臥底探員的長官,昆寧以及南丁,則更是弱化。但是,一部
電影不可能讓所有角色有太多發揮,在我看來,神鬼無間在經營各個角色的比
例調配上非常成功。
三、男性情誼
馬丁史柯西斯並沒有刻意經營男性情誼,相反的,他用較為客觀疏離的筆觸處
理人物之間的互動,就連昆寧被丟下樓一幕,僅用儉約的手法帶過。但是,特
別要注意的是,儉約並非沒有張力,導演整部電影的筆觸,使得人物之間的情
感,越到電影的後段,越醞釀出無形的力道,而使觀眾感同身受。選擇用較催
情的手法或者較平實的手法都好,只要和整部電影的情感醞釀有連貫以及聯結
,都可以達到使觀眾情感融入其中的效果。
然而,平心而論,在沒有外在背景的烘托下,如「無間道二」的香港九七回歸
,神鬼無間裡的人物互動,是略顯薄弱的,只有比利、蘇利凡、梅德琳三人之
間較為成功,與昆寧、南丁、法蘭克等人的互動情感醞釀不足。
總結來看,馬丁史柯西斯用一種中性的、略帶疏離(但是沒有風格化到麥可曼
因的程度)的筆觸,以及一種慢工火侯的態度經營著角色,等到所有能量都累
積足後之後,電影最後的暴力,儘管沒有運用強烈的技巧,卻仍然製造出非常
強烈的情感,這來自於慢工火侯的控制得當。如果翻拍的是一個港片的「類型
」,他並沒有把文本的內涵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這真是極高的要求),但是就
翻拍一個既有的文本而言,他已經把原始的文本帶往另一個發揮了方向,並且
注入了許多的自己的元素。
神鬼無間受到的矚目,最主要仍是在於情節的誘人(對沒有看過無間道的歐美
觀眾而言)所帶來的票房收益。至於其內涵的部份,雖稱不上經典,但是也已
足夠其在影展上留下註記。作為馬丁史柯西斯作品,因為導演的風格有所發揮,
則可以排入影迷收藏的行列。
附註:其實,「無間道二」之所以佳評如潮,正是因為其進一步豐富了陳永仁
、劉建民,以及韓琛三人角色的豐富,並且外在環境架設在香港九七回歸的歷
史事件,相較於神鬼無間,導演展示利用劇情和較強烈的鏡頭語言來經營角色
的方法,只是飾演陳永仁和劉建民的余文樂和陳冠希的演員修練仍不足以擔當
這兩個角色,加上配角的劉嘉玲、吳鎮宇、曾志偉等人實在太搶眼,導致整個
電影重心的傾斜,而拖累了電影,否則無間道二的劇本架構有機會豎立一個神
典範,因為即使兩位年輕演員表現還不夠成熟,卻已經幾乎比下神鬼無間的角
色經營。如果無間道一跟二一起拍完的話,則可能讓此作成為經典。神鬼無間
用較長的時間一氣呵成,整體情感的蘊釀,畢竟是拆成上下兩部無法比擬的。
最後要提的是,要不是我個人認為導演經營角色的成功,以及認同其敘事的筆
觸的話,片中用手機通風報信這等嚴重bug(以及其他不勝枚舉)實在是不可原
諒。
02/26/2007 Milstein
延伸閱讀:
藍藍的movie blog:《無間神鬼論》,《無間戲比戲》,《無間人比人》
關於電影,我略知一二:《大師的自信-神鬼無間》
影評倉庫:《神鬼無間 The Departed》
- Feb 26 Mon 2007 02:18
神鬼無間-舊劇本的新方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