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下線
這兩週,在忙著將負責的電路下線。雖然忙碌,但卻終於感覺到充實。之
前,雖然study了不少東西,以及幫忙學長量測、模擬等等,可是卻都沒有一
個很踏實的感覺。這是因為事情過於零碎。唯有真正走一次整個案子的流程,
在幾個不懂的環節處詢問同仁,才真的對於工作內容有確切的了解。這是我感
覺到收穫最豐富的地方。
之所以忙碌,也是因為接下來有些新的電路要作,是否我的能力足以勝任,
使主管將這些電路交到我的手上。我想這不是我能夠控制的。他之前曾經告訴
我,類比電路設計,都是要慢慢磨,因此他會盡量拿改版的電路,或者是接手
學長已經做好前段設計的東西給我,避免一開始給我超出我負荷的工作。雖然
我個人比較希望直接用工作來拉拔自己前進。但是,研究所的慘痛經驗告訴我
,不要過於樂觀把事情想的太理想,許多摩擦並非來自於工作本身,而是源於
工作產生的壓力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滋生工作之外的壓力。
其實公司要做什麼,還是由管理階層評估出來的,在人員逐漸增加的公司
裡,儘管一開始創業時是由極優秀的工程師帶動整個公司前進,但是到後來,
必定需要專業的商管人才來將公司資源作有效的利用。RD的工作,則是研發他
們決定開發的產品路線,而是否能夠成行,也必須負責用專業知識和他們做討
論,以免使他們過於樂觀評估而投入資源,最後產品出不來,等於是投資的浪
費。除此之外,研發的團隊中也不是只有電路設計工程師而已,儘管大體而言
他是整個專案的重心。但在封裝、測試、製程技術的諮詢等等,也必須仰賴其
他專業人才的支援才能達成。模擬的結果是否可信?封裝造成的良率問題?如
何設計量測電路某些特性的方法,並且足以說服人,這是個可信的量測,這顆
IC可以安心使用?在這個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就又牽涉到溝通的能力,如何解
釋自己的設計?他們不必要知道太細節,那要如何使他們明白這些設計的目的
為何?這樣的量測又是為何?
前幾天收到一封學弟寄來的信,他剛退伍,正在求職,向我詢問關於找工
作的方略。其實,在真正開始作之前,都無法真正了解實地工作到底在作什麼。
高中升大學時,不知道電機系在做什麼;大學畢業念碩士班找老闆時,不知道
那些列出來的題目在做什麼;找工作時,不知道那些產品到底是在做什麼。但
是必須抱持著積極態度,蒐集資訊,詢問學長姊,盡量嘗試去理解,儘管到最
後仍然一知半解,但其實也突破了自己原本理解範圍的極限。
這是我在大學畢業以前的嚴重缺點,我總是固步自封,想著船到橋頭自然
直,而不積極的去面對看到的疑問。甚至有點風涼的看著他人絞盡腦汁去理解
些自己都講不清楚的東西。總覺得「這樣的事情,作了之後才會了解的啊!現
在如此焦急真是過於緊張了啊!」結果就是一步步的固守在自己的象牙塔裡,
反而變成了最無知的人了。念研究所之後,直到現在,我想我仍然持續的在改
正這項缺點。
10/04/2006 Milstei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