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類比電路設計雜談


    在類比電路設計的領域裡,尤其是我們公司的產品是電源管理IC,所使用
的是幾乎純類比的電路,經驗的累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類比的特性需要實際
的量測數據來驗證,而非數位電路般,至少在模擬時就可以驗證訊號處理是否
正確,不過,實際的晶片量測則無疑的仍取決於電路設計的優寡或者元件特性
模型的可信度。如果數位電路並未使用特別邊際的情況,如挑戰元件的高頻模
型可信度,或者是用還不成熟的微小製程,其信號頂多是頻率上或有未達需求
的可能,但運算功能則應該不會有誤,這是在程式模擬時,方法論正確與否的
問題,而非數位電路設計的問題。而類比訊號,既是處理線性訊號,對於誤差
的容許就嚴苛許多。高於4V以上,4.1V,4.2V,6.1V,數位電路都直接拚定為
"1"即可,但在類比電路中,所代表的意義則是不同的supplypower,能提供主
機板,或者其他電子產品,的整體的能量的多寡。


    其中,在那本被所有電機系學生公認教科書聖經﹝以及天書﹞的smith課
本裡,放大器貫穿了全部,其中,小訊號模型及其運算更是期中考時讓無數同
學咬牙切齒卻不得其解的惡夢。課本所教不到的,大概就是全部兜起來之後的
各種運用吧。以前,電子學死當的我,是絕對想像不到我現在竟然要與之為伍
的,也可說是造化弄人吧。


    放大器之所以貫穿全部,是因為除了用作類比訊號放大之外,其實最主要
的多半是用於比較器使用,比較器則就又是數位電路所必須。用作類比電路時,
其實也不會只用其放大功能,反而經常是利用理想放大器的特性加上回授系統
來鎖住正負輸入的偏壓點,然後就又等同於比較器的使用,當某些電流或者電
壓變化時,比較器打出的訊號發動某些功能,用以限制些可能導致損害的現象
發生。


    最困難地方在於,過去,電機系學生經常是在處理小訊號模型放大的運算,
包括簡單的MOS架構的common-source,common-gate,以及source-follower三
種架構,用在電壓訊號放大,電流緩衝器,電壓緩衝器之用途,但是,加上回
授系統的運用,才真正是實戰必備的電路架構,包括頻率響應、穩定度等等就
必須要有通盤的考量。如果說,簡單電晶體組成的簡單放大器,其小訊號分析
令諸多電機系學生的惡夢,那頻率響應以及回授運算,絕對是給他們萬念俱灰
自我懷疑甚至信心崩潰的致命打考驗,不過,工程作為一個實用科學,終究是
在實作,摸久了想久了,也就能夠明白,到底smith在講什麼了。


    實際上,小訊號仍是侷限在小區域單純的運算,真正的類比訊號,其實不
會只是在偏壓點上抖動的微弱訊號,其變化幅度會跨越原本操作的偏壓點而跑
到新的平衡,偏壓也會變動的情況下,小訊號的各個參數,如Gm,Rout等等也
會隨著變動,自然,放大器的gain,極點,也會跟著變動,過去只為解題而使
用的觀念是不敷使用的。因此我花了比別人更長的時間,希望把這些概念推敲
清楚,以免一知半解呼嚨過去,那麼以後一定會死的很慘。


    RD工程師在做什麼?


    產品的決策不在我們手上,有時候,我們的確像個勞工,完成上頭交代的
任務,即使那些任務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


    (下次再聊.....)


    09/07/2006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lstein 的頭像
    milstein

    Milstein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