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墨攻-野心太大


張之亮犯了一個許多求好心切的導演的通病:野心太大。把太多的東西塞進有
限的電影時間裡,淪於表面而難以感動。


劇本結構的失衡


分析劇本結構來看,整部電影的故事分為四個段落,就是趙國攻打燕國,墨者
革離前來幫助梁城之守城之戰的故事。分為四個大段落:首戰而勝、再戰再勝
,革離被梁王猜忌而逃離梁國,第四段,就是洋裝撤兵的趙軍,留下一支主力
偷襲已經把隔離趕走的梁國。這四個段落排即是四場交戰,也是劇本之骨幹,
按理來說,四場交戰應該要掌握觀眾心理使四場交戰讓人看的投入其中。


這裡,是導演的企圖,也是導演的失敗。


電影可以看到的是張之亮企圖放進太多東西,太多對白,結果,角色的性格建
立太匆忙,太多對白也使他們變成了樣板人物似的呆版。甚至,在這四場段落
當中,又想要插入更多戲劇情節,如梁王的虛偽、司徒的愚昧、大將軍的愚忠
,結果是讓還來不及反應的觀眾,腦筋被硬塞進更多東西。


到了電影的後半段,失控更是明顯!一幕戲的時間更短,後半段塞進的幕更多
!以最後為例,有:


1.巷淹中與革離對戰爭的辯證
2.子團率領的弓箭隊搭配水攻進城救梁
3.革離表示了對於兼愛與私人之愛的抉擇,但是被割喉去聲關在水牢之中的
逸悅,發不出聲音,革離不斷的呼喊,卻找不見近在咫尺的逸悅。
4.戰敗的巷淹中,選擇對自己的戰爭忠誠而就死。
5.戰勝的子團,知道梁國已經容不下他,而選擇一死。
6.革離終於找到了逸悅,諷刺的是,他仍然無法拯救他私人的愛。
7.獨自留下的巷淹中被偽善的梁王放箭射死。
8.革離帶著幾位孩童離去。


太多了!


拆開來看,我可以感覺到導演在前面的鋪陳都是爲了這最後一個大段落,使每
個角色能夠有一個有深度的意涵之結局,如子團之死,他既知道他已經被梁王
認定是革離黨人,他跟隨革離回城救人,他的戰爭勝利了,但是他也知道,他
已經再無容身之處了。他勝了嗎?


逸悅之死,這其實是很令人動容的,革離對墨家的兼愛已經感到疑惑,他之所
以選擇背叛他的梁城,是爲了他私人的愛,但是最悲劇的在於已經發不出聲音
的逸悅,眼睜睜的看著革離在外呼喊她的名卻無法回應,等到革離終於找到逸
悅時,她已經死了。


但是我要說的是,太多了!就以上一段為例,原本是好好的蘊釀情緒的段落,
觀眾的情緒也正在集氣時,就因為還有下一幕必須要放進去,而使得剛剛要感
到悲傷的情緒被硬生打斷!這是十足的令人惱怒之事!


後半段,就好像趕下班一樣,匆忙的把想要講的交代完畢,結果使的大家消化
不良,令人惱怒不在於電影爛,而是電影把許多好的素材給拍壞了,我相信導
演狠下心來重新靜下心好好剪輯一番,這將是非常好的作品!而不是最後還感
到莫名奇妙時,電影就結束了。



電影想要賣什麼?


導演現在手中的膠卷包含了哪些?


也許,戰爭場面可以看多一點,因為一開始的攻防戰讓我們看到了魔誡的直接
會戰之外,行軍整伍的陣列之戰。攻略可以更多、甚至春秋戰國時的兵器、馬
車可以更多。當時還有戰車的編制,步兵還是用戈,還沒有被後來的刀、騎兵
所取代。


但是導演捨棄了,原本期待兩軍在戰略、戰術、陣勢上的機智交鋒,電影只有
一開頭做了些許的呈現。對於墨者在攻防守城的精采賣點上沒有加以著墨,這
是可惜的地方。


捨棄的理由,顯然是爲了電影的內涵,但是,導演讓人物說太多話,到了後來
簡直像是夫子說教,而且對白之中並沒有像徐克在七劍裡,針對死亡一個主題
做有力而直接的定義,而是想要對「戰爭」「勝敗」做廣泛的辯證,卻失焦而
雜亂,只能約略知道,革離懷疑起守城之用、巷淹中忠誠於勝負之執著甚至超
越國家的勝敗,而逸悅則是誠實面對自我個人之情愛。但是,太多的台詞,又
分散在不同時間不同人,凌亂,而浮表。


因為想說的話太多,因此,角色變的呆版,因此,演員就無從發揮。反而是幾
個單純性高的角色顯得立體,如梁王,和底下的大臣。其他的,要不就是正要
立體化起來之後,就草草收場,如太子救出革離之後,雖然先前提出了對墨家
學說的質疑,但此時卻已經心服墨家學說而願意追隨革離,革離說:「國家需
要有懂得和平的人為王,你,是梁城的希望。」而婉拒了太子,結果,太子卻
命喪於攻擊革離的弓箭之下。這樣一個有戲劇性的段落卻沒有得到應得的情緒
醞釀,太子的死竟然只是兩個剪接就交代過去!這樣的情形在電影的後段屢見
不鮮!


當初,我很期待這部電影,因此這部電影讓我更加失望。並非導演隨便亂拍敷
衍了事,正好相反,反而是太求好心切,而把題材拍壞掉了。


風格上則是沒有滿足我個人的喜好,因此這部份的評論比較專斷一點。首先是
戰國時代的風格,春秋戰國是人才流動,相對自由的時代,可是電影呈現的有
點像是漢唐,甚至明宋時代的感覺。「萬歲萬歲萬萬歲」這不會是春秋戰國的
臣子會歌頌的,在一個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百家爭鳴的時代,卻還會看到
一個相對死氣沉沉的廟堂,一個充滿儒教思想的廟堂,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電
影的風格。


逸悅在電影的開頭是以將軍的身分出場,這是導演選角上的失敗!她的臉配上
將軍的盔甲,實在看了很不忍心,幸好後來使其以女裝出現,而他也轉化成相
對女性化許多的一個角色,略帶天真爛漫的女主角顯然比較適合她的戲路,但
是這個前後矛盾的造型就意味著電影前面讓她以將軍身分出場的扮相是失敗。


相對搶眼的角色,反而是戲份不多的子團,由吳奇隆飾演。這說明了一個使人
感動,印象深刻的,而且形象鮮明,性格立體的角色,不必然要用很多的對白
來拼命嚷嚷,只需要用戲劇來形塑角色即可。子團是忠誠的,因此他寧願受罰
、斷去他神箭手的手臂。他也是迷惘的,因此勝利之後,反而走入了自我之絕
境。


自從臥虎藏龍以來,一直很期待再一部屬於我們華人文化的電影,可以是武俠
、也更可以是春秋,如同九零年代東方不敗開啟,直至新龍門客棧,一部部的
好電影輪番出籠,臥虎藏龍如同東方不敗一樣開啟了一波潮流,類型以及資金
也比那時要廣,但是和那時不同的是,並沒有真正優質的作品出現。接著下來
還有許多導演的作品,但是連徐克的七劍、張之亮的墨攻、以及中國三大導演
的悽慘失敗作,我實在不大敢再有太多的期待。


延伸閱讀:藍藍的Movie Blog墨攻論短長


12/10/2006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lstein 的頭像
    milstein

    Milstein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