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大戲院/跳舞時代
■ 黃淵厚


八月四日,是台語歌曲第一代紅星「愛愛」阿嬤過世三週年!


二○○四年,改變台灣的,不只是「兩顆子彈」,還有兩部電影:跳舞時代、
生命。


愛愛阿嬤可能完全沒有料到,她參與的「跳舞時代」上片之後,捲起的風潮巨
大到使得「跳舞時代」成為一個專有名詞,不只是她一九三三年主唱的歌曲名
稱、不只是二○○三年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名,還是二○○五年台北師範學院
研究所招生考試題(解釋名詞),並且在二○○七年啟發了「四月望雨」這有
史以來第一部台語音樂劇。


「這首歌完全顛覆我對於日治時代的想像,印象中台灣日治時期的歷史,就是
殖民統治帶來高壓、戰爭、悲慘與貧窮,台灣曾經這麼文明快樂過嗎?」導演
之一的簡偉斯形容她第一次聆聽「跳舞時代」的震撼!


另一位導演郭珍弟更直截了當的說:「跳舞時代」用台灣話白話文抒發了當時
中產都會新女性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阮是文明女,東西南北自由志。逍遙佮自在,世事如何阮不知。阮只知文明時
代,社交愛公開,男女雙雙,排做一排,跳狐步舞我上蓋愛。


從歷史的欺瞞,到女力的衝撞,簡、郭兩位五年級的留美碩士,像兩顆子彈,
射穿了遮蔽台灣常民視野的黑幕,投進熱與光:


Taiwan gets recast in a different light/The 1920s and 1930s were a
time of change and excitement and ’Viva Tonal’ captures that feeling


二○○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英文的台北時報用這個標題來形容「跳舞時代」這
部電影。


於是,當白冰冰在她的「台灣加油」專輯之中,以她的演歌甜美音色,接唱古
老留聲機傳出的「跳舞時代」這首老歌時,我們不只看到橫跨三個時代的新女
性形象,也看到三個世代的記憶串聯,從一九三三到二○○四,台灣母親的年
輕面貌。


當然不是沒有雜音。


資深的影像工作者王墨林就說這部紀錄片「在根本上就忽視了做為片子背景的
那段殖民歷史…何嘗不是對現實世界逃避的一種頹廢、虛無的真實狀態呢?」


但是,他也說「假若不是為了要在現實世界尋找真實到底是什麼碗糕時,無論
我們去『拍』或去『看』紀錄片的意義,大概就變得沒什麼特別意義了。」於
是我們就不勞費心去回答他的質疑了!


一年多後,政大的郭力昕教授說:「這部電影從正面的角度發掘並宣揚台灣在
一九三○年代的殖民歷史,當時某些中產階級在日常生活裡享有日本殖民者所
帶來的現代性。該片的導演/製片做出一個聰明的行動來拉抬票房收入:他們
邀請前總統李登輝來觀賞影片…李登輝對於許多跟隨他台獨立場的群眾,具有
極大的政治影響力…有效地為該片招來更廣泛的戲院觀眾。」


作為一種行銷手法,郭力昕或許在表示一種讚美;事實上,當年十月上片的「
生命」,透過現任總統陳水扁又行銷了一次,從而成為當年國片賣座冠軍。紀
錄片拿下票房榜首,放眼國際,恐怕也是台灣第一吧!


當然,郭力昕這種因為所以,缺乏足夠的數據與證據。但是以「殖民摩登」嘲
諷,郭、王這兩位外省第二代的批評,不能說沒有道理,更不能指責為第二代
殖民者的表達。


時代的下一舞步,何妨就從這裡開始?(作者為大學副教授)




--------------------------------------------------------------------

「跳舞時代」這部片子,我有買DVD來看,當時是因為口碑傳的很好,因此錯
過院線的我才決定冒險直接買DVD,但是坦白講我覺得不好看。


但是,對於紀錄片而言,我不會用好看與否去斷定它的價值,畢竟內容才是作
為一部紀錄片真正的主題。「綠的海平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是我不覺
得跳舞時代的內容有多好,或者這麼說,作為一種觀點、一種呈現,這部電影
給我的感覺是「太淺了」「太模糊了」「太少了」。


也就是說,那些不斷的說他們從電影中看到什麽的人,多半是因為他們本身的
記憶中就存在那些東西,因此「跳舞時代」出現的片段,就讓他們激動了起來
,而忽略了作為一部電影,跳舞時代並不是一個「太豐富」的電影。


既然電影的目的是要表達那個時代,傳達那個時代的訊息,那麼他就不應該拍
成一個只是讓那些人抱著記憶自慰與懷舊的電影,應該是要讓沒有經歷過那段
歷史的人,因為電影傳達的訊息而起了共鳴,而有認同才是,因此我再次強調
另一部佳作「綠的海平線」。我之前看的「台灣天空的秘密」也還算不錯。


不過即使如此,我也不會覺得這是部壞電影,頂多認為這是部普普的電影罷了
。或者這其實是部好片子,是我自己看的不夠深,尚未發現他的好。


該篇自由時報的文章的前半段是感想文,後半段,既然要扯進那些雜音,就該
轉入更嚴謹的論說文才是,結果作者講了些莫名奇妙的話,用些情感式的令人
疑惑的東西來反擊那些人的「質疑」時(我不是很明白他在講什麼),一種令
我噁心的感覺油然而生。抒情的字眼隱藏著武斷的偏見,甚至連「外省第二代
」這樣的字眼都搬出來,難道他以為把話題拉到本省/外省的議題上,就能讓
質疑其「紀錄電影」的聲音消失嗎?這種亂政治化、扣帽子然後因人廢言的行
為,我感到很不齒。而且正是這樣的觀點,侮蔑了許多紀錄片創作者在「呈現
歷史」上所做的努力。而這些人也包含了「跳舞時代」的製作群。


08/05/2007 Milste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