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到電影院看第三集時,對於電影的末尾很不滿意,尤其是弗羅多等人回到夏爾之後,簡直如坐針氈。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二:一是和之前的劇情間隔太久,以致情緒以及記憶無法連貫,使得最後夏爾的部分讓人感到厭煩,第二是雖然電影版已經很長,但還是不得不刪減了部分劇情,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剪掉亞拉崗和亡靈大軍交涉的過程,直接在戰局最後讓大軍直接登場,這突兀感讓觀眾突然和該場大戰有割裂感。


而這都在加長版裡獲得了平反。將所有始末交代清楚之後,雖然篇幅更長,但因為邏輯有了交代,觀眾的情感不致和故事情節有了割裂,反而更能順利的將電影看下去。


第三集是在收尾,在第一集,導演昭示了魔戒現身後每個人隨之被牽動而起的命運,第二集則讓每個人接受了考驗,接受命運的提問,並且開始掙扎與轉變,第三集,則是要做出解答了,雖然仍是老調,但因為電影的長度與鋪陳的綿密和製作的高水平已經達到了夠厚實的史詩等級,解答也就被推到了足夠的高度,被以感動人心的力量說出。


電影的長度與鋪陳的綿密之前已經提到過Peter Jackson擅長的就是耐心的交代事件的因果,(包括了考驗觀眾耐心的毅力),所謂製作的高水平,就是指導演打造了第二集的聖盔谷之戰後,在第三集打造的規模更大,同時也是整個系列作最重要的帕蘭諾平原大戰。原作者深知故事動人之技巧在於加深雙方的內部矛盾,從不使兩造的內部太容易取得一致,在諸多動人的小說裡都有這樣的技巧。而發生在米那斯提力斯城-剛鐸王城裡的矛盾在於攝政王迪奈瑟二世的意志崩潰,備戰上卻又先輸一籌,另一矛盾就是洛汗國王悉優頓不願援助先前見死不救的剛鐸。觀眾自然會著急大戰當前的分裂,但這其實是歷史上重複發生的情節。


導演小心的處理這場戰爭,以區分出先前已經慘烈無比的聖盔谷之戰,首先,備戰上導演的節奏較快,多集中在迪奈瑟二世以及其子法拉墨之間的矛盾,巧妙的地方在於,家長版在第二集時就已經開始佈線,電影版顯然是考量到三部電影分別上映而做的刪減,因為觀眾很難在進電影院看第三集時能從第二集直接連結;但是,加長版讓法拉墨和迪奈瑟的矛盾從第二集開始鋪陳,因而,第三集時,迪奈瑟派法拉墨近乎自殺的攻打被攻佔的奧斯吉力亞斯城時,觀眾能因為先前的鋪陳而醞釀出此時的悲傷-法拉墨不得認同之悲-迪奈瑟痛失長子法拉莫之悲-皮聘回報法拉莫救命之恩而效忠迪奈瑟,卻發覺迪奈瑟意志逐漸崩解無可奈何之悲。


這段前哨戰在皮聘的哀歌下就結束,導演選擇保留大戰的慘烈面,緊接著沒多久,魔多大軍就開始攻城。但導演仍小心的不讓戰爭的慘烈太快爆出,此時以另一線故事──亞拉崗要求亡靈大軍參戰,作為調和。和聖盔谷之戰相比,導演處理這場更大的戰爭的節奏略為緩慢,且一開始壓抑主戰場的慘烈面,但是慢慢的將支線導引進來-主線是甘道夫守城,副線是亞拉岡等人,另一副線是洛汗大軍,隨著魔多投入越來越多兵力,葛龍德進場,戒靈登場後,副線也跟著匯集,這時,大戰的能量也已經累積至極大,達到整個系列作之最高峰。大約是在洛汗王國的騎兵到達,希優頓王激勵全軍士氣投入戰役左右。當中也包括了伊歐紋以及梅里。這場大戰為影史建造了難以跨越的高牆,很難再打造出如此驚心動魄卻又撼動人心的銀幕戰爭,關鍵不在戰場博戰本身,而是一個導演要如何精心賦予這場戰爭內涵,唯有如此,戰場的拼戰才會有攝人的感動力道。


這場戰爭,標誌的是魔戒在製作水準上的極度優異。


前面說到,第三集也是在提供解答:以伊歐紋為例,在第二集時就已經開始鋪陳伊歐紋對自己的使命的覺醒-戰場。因此,她才會帶著同樣也是覺醒者的皮聘偷偷參戰,「I have to」的概念是美國電影極常被使用的概念,然而魔戒打造了浩瀚的奇幻世界之成功,以及通貫全片的對榮譽與勇氣的肯定,使得伊歐紋之勇敢面對自我的行為有了更多的感動力道。就連梅里也因此而感動了我,他說:「我只是個哈比人,我很弱小,但是我仍然想幫助朋友,想上戰場殺敵。」有許多觀眾對於魔戒中哈比人位居要角感到渾身不對勁,因為我們都深受英雄史觀的影響,因而難以接受能力弱小的人卻成功了的事情,但作者的安排正在於此,看完系列作便會理解,正好就是要弱小的哈比人來做這些事情,因為不論是強者或弱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或者命運,但是弱小者既知道自己的能力微薄,卻仍然選擇勇敢的承受,弗羅多千辛萬苦要摧毀魔戒、山姆堅毅信守諾言、梅里和皮聘加入大戰,都是如此,而這正是悲劇的精神,悲劇之所以感動人的重要概念。


原本在電影院如坐針氈的最末段,哈比人回到夏爾之後,看了加長版就對於導演的編排了然於胸。毫不知情自己正逃過大難的夏爾,如同以往的生活著,但在祥和溫馨的表象之下,四個哈比人已經變了。加長版在第一集一開始增加了描述夏爾的篇幅的用意就在於首尾呼應,因為四個哈比人從見山是山終究回到到見山又是山的境界。尤其是弗羅多,因為弗羅多其實是四個哈比人中唯一的輸家,但是卻也最不忍苛責,因為他所背負的命運是最最沉重的,他最終屈服於魔戒,是電影最驚心動魄的一幕,雖然結果魔戒仍然毀滅,但弗羅多其實已經敗退,永遠不讓勝敗單純化,是增加故事深度之必須。這也才能解釋了弗羅多必須離開的最重要原因,因為他的意志已經敗退,沒有通過考驗的他,是沒有辦法繼續留在這個世界,永遠遭受那考驗瞬間的永劫折磨的。


原本是基於客觀對一個製作水平優良的作品而想要收藏,卻意外的在第二次看時發掘出其之所以經典的原因,箇中驚喜自不在話下。許多經典作品都是這樣,第一次看時感覺普普,但卻又有些難以抹滅的印象,等到許久之後看了第二次,反而在熱潮褪去之後,更能理性的發現它的經典。由於通過了時間的考驗,更確定了它會在歷史上應有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